八要:一、内要提(紧撮谷道,气上提,使之聚于丹田),二、 三心要并(顶心下聚,手心往回,脚心上提,使三心归一,一心 统三心是也),三、三意要连(心意、气意、力意三者连而为一, 亦即内三合是也),四、四梢要齐(舌要顶、齿要扣、手指脚耻要 扣,毛孔要紧是也)五、五行要顺(内五行为五脏,外五行为五 官是也),六、一心要暇(练此拳时,心中不慌不忙是也),七、三 尖要相照(鼻尖、指尖、脚尖三尖相照);八、眼神要毒(眼光锐 敏而有威)。
(九)4■目、十病、十要
十目,指形意拳中列举的动作和形象名称。内容为:斩截、 裹挎、挑顶、云领、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抱头(车毅 斋改为虎扑)。前四项为动作名称,后六项为形象名称。
十病:
1、 歪头缩颈,俯仰皆病,气不过顶,难领全身。
2、 张口吐舌,眼目无神,任督难通;视物不敏。
3、 左侧右倚,背驼腰弓,重心不稳,转动不灵。
4、 挺胸提腹,努气拙力,气难下垂,心身受损。
5、 直臂出拳,两肩高耸,三节不明,劲力不顺。
6、 肛门不提,丢丹伤精,内中空虚,元气亏损。
7、 胸腹暴露,两胁开张,自身难护,敌易入侵。
8、 突臀挺胯,敞膝开裆,支撑无力,失去中门。
9、 腕成死弯,出拳扬头,攻击无力,易被人擒。
10、 拳头死握,虚实不分,变化不灵,技艺不精。
十要:
1、要练头。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唯此 是赖。练此拳时,头要上顶,颈项要直,下颁微收,以利领起全 身,使头与身躯保持协调一致。此功可使呼吸自然,通督通任, 气沉下腹,利于臂手的自然吐力,还可保护喉部,以备不测。头 在总领身法转动和侧身调膀中,还可防护面部五官。谱有“五 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蔽住五行克他人,四两可以
拔千斤”之说(此处五行之谓,指头部之眼、鼻、舌、耳、人中等 五个部位)。故,头与周身连贯为一气,总领全身,在拳法中至 关重要。头部的脑、眼、耳、鼻口等,均有其特殊功用。其中脑 的功用,详见本节“意”的部分。眼,在拳法中称之为“先行",拳 谱中有“监察之精”,“眼观六路”之说。平时锻炼,目宜常运。久 之,眼神即可威如狮虎,锐若猴鹰。行功时,要目力集中,全神 贯注。与人交手,要注意对方眼神,审察机宜,以备不虞。动作 时,要眼到、手到、身步到。谱有“眼无神,拳无魂”之论,说明眼 在拳法中的重要作用。车氏所传形意拳,取意猴之目光,敏锐 无比,故以“猴相”为“四象”之一。这是对心意拳拳理、拳法的 进一步完善。耳,中医谓可通于肾。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如 悉心用耳,则益增聪矣。平时要凝神静听,久炼则听觉灵敏,遇 敌必先觉,可闻风而趋避,伺机而进击。谱有“耳听八方”之说0 故,历代名师都以练耳功为要。鼻,详见本节“8要练气”部分。 口通于胃,要自然闭合,以利呼吸。齿宜轻扣,有助于津液之分 泌。舌顶上腭,有利于津液排出。津液应随时下咽,以防口干 舌燥。这样,利于接通任脉,使它们运行无阻。谱谓舌有“鹊 桥”之称。
2、要练身。人之身躯,腰为主宰。肩胯连接四肢,各部关 节之运转,务须协调一致。身法要求,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不 俯不仰,不偏不倚。身之一动,胸含腹实,背圆腰活,肛提臀敛, 尾闾中正。身法有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吞吐、趋避十二法。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 身,有增长之意;低则俯其身,有捕捉之形;进则弹其身,勇往 直前;退则领其气,回转伏敛;反则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则 侧身调膀,左右兼及;吞则身未退,胸向里含;吐则身向前拥, 以单手或双手推击;趋左避右,趋右避左,避实以击虚也。谱 云:“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足为奇,而总以身法为要又云: “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脑),而握其要者则在身。身进则四体不 令而行,身退则百骸莫不冥然而逝”。故身法至为重要,必须察 乎
浏览3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