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时若能与经验和拳技丰富之拳师拭招,能力提髙更快。

对打:即是实战练习,是拳手赛前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 是检验和提高技、战术的重要方法,也是总结积累实战经验的有 效措施。在对打时,要求穿戴头盔和拳套,全力进行拼搏。正式 比赛每局3分钟,一般为5局,局间休息1分钟,而对打练习则比 正式比赛时间长,每局4分半,局间休息不到1分钟。通过这种超 时训练,来提高拳手的体能,磨练斗志,适应激烈的比赛。但每 次对打回合不宜过多,如准备5个回合的比赛,每次进行3个回合 的对打练习就足够了。此外,对打练习的安排,一般是隔曰一次,这样可使拳手的心身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体力,从而不至于造成过度的疲劳和损伤

(一) 场地

泰拳的擂台是木制的,台面与地面高度约1米,面积8x8米2。 台的四角有四根立柱,在柱的上、中、下系上三根粗围绳,里面 是钢丝,外面裹缠着海绵,将四周围起,擂台平面必须垫一层薄 的软垫,表面必须平整;擂台的四角,其中的一对斜角分别为红 角和蓝角,另一对斜角为中立角,在红、蓝两角各设一座踏梯, 以供选手、助手、裁判员等有关人员上下台使用。

(二) 服装

比赛双方规定只穿红或蓝短裤,手臂上可戴彩带或饰物,并 戴上拳套和护裆、护踝,脚趾甲必须修剪短,拳套的重量分为 113克、170克、227克3种;允许拳手在手上缠绑180厘米长、2.5 厘米宽的绷带,也可在身上涂抹油裔。

(三) 比赛时间

通常一场比赛为5局,每局3分钟,局间休息2分钟。

(四) 分级

泰拳比赛共分为12个级别:

绳量级(112磅) (7)中沉量级(141磅)

毛量级(118磅) (8)沉量级(147磅)

轻羽量级(122镑) (9)轻中量级(155磅)

羽量级(126磅) 中量级(160磅)

轻量级(130磅) (11)轻重量级(175磅)

轻沉量级(135磅) (12)重量级(175磅以上) 拳赛举行之日,拳手应在比赛场地由比赛裁判公开称量体

重,然后由场内合法医生检查身体,若不符合规定,则不予参加 比赛。

(五) 参赛年龄

规则规定参赛拳手年龄在15〜40岁之间。

(六) 胜负判定

优势胜利:凡被击倒者被读10秒后,不能继续比赛者作败 论;当拳手受伤,经赛场医生诊断不能继续参赛者作败论;当场 上裁判为保护明显弱方免受更多的伤害而中止比赛时,此方作败 论;当拳手在新一局比赛开始时不能继续参赛时作败论;当一方 教练向擂台投手毛巾时,而中止比赛作败论。

点数胜利:凡使用拳、肘、腿、膝等方法击中对方(除裆 部外)的任何部位,都可得分。胜一局得5点。负方根据表现要 被扣0.5点。平局双方各得5点。五局的得点统计后,得点多者即 为本场比赛的胜方。

(七)犯规

在对方被击倒后,仍继续扫打、抛掷、撞击对方,或向对 方吐痰,或有口咬、足踢、抓发等行为;

插击对方的眼睛;

攻击裆部;

扼勒对方的颈部;

反扭对方的关节;

教练或助手大声指导拳手;

拳手不可抓扶围绳。

若犯规,一般警告2次,第3次开始扣分。

(八) 裁判

每次比赛,由一名场上裁判,三名场下裁判主持;

场上裁判作出的判决具有权威性,是不能更改的;

场下裁判在擂台下记分;

拳手如有异议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诉。

(九) 场上裁判用语

“Chock” (促)格斗、“Yood” (佑)停止、“Yaek”

(亿)分开

(十)仪式

泰国人信奉佛教,拳手在赛前必须进行祈祷仪式。(图3〇9、 310、 311、 312)

图片61 图片62

在音乐声中,拳手身披战袍头戴圣圈登上擂台,进场后先向 观众双掌合十致礼,然后擂台旁的音乐师奏起“出战歌”(这是 一种泰国乐曲,乐器以笛、鼓、“叮当”等为主),拳手们闻乐 起舞向天祈祷。因师承不同,每个人的祈祷方式各异,有的跪地 埋首不动;有的随乐翩翩而舞;有的双手掩面默立;有的双手合 十绕着擂台转圈等,从每个拳手的祈祷方式可看出师出不同门 派。这种仪式是非常神圣的,其实这也是一种热身准备活动,是 集中精神、抖擞斗志的好方法,故拳手们都很认真地向天祈祷, 向祖师祈祷,以求胜果。整个赛前仪式神秘而隆重。

七、泰拳损伤疗法

泰拳是一项十分激烈的对抗项目,拳手损伤事件时有发生, 从伤情分一般有轻伤、中伤和重伤。损伤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和 比赛,若治疗不及时还会造成终生残疾,给拳手带来痛苦。为 此,拳手应了解和掌握一些损伤疗法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频伤的起因

训练水平不够:训练水平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即一般身体 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如果拳手不注重全 面科学的训练,便易导致损伤的发生。

人体薄弱生理结构部位:例如,踝关节的距腓前韧带,部 分纤维参与组成关节囊,稳定性较差,故关节易扭伤,且会合并 关节囊及关节骨膜的损伤。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上下两端附着于股 骨和胫骨内髁,力距长,其中段与内侧半月板相连,且为关节囊 的组成部分,力量差,加上关节周围缺乏肌肉保护,因而膝关节 也易受伤。此外人体的脖颈、腹部、后腰、头面等都是薄弱部 位,如被击打,都易受伤。

缺乏医疗监督:医疗监督包括医疗人员监督和自我监督, 如拳手生理机能状态不佳,伤病未愈,以及训练过度造成疲劳仍 参加擂台比赛,常常会使病情加重,造成新的损伤;拳手自我监 督要观察睡眠、食欲、运动情绪以及客观指标测量,如脉搏、体 重、血压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以减少损伤。

不遵循训练原则:训练必须遵循系统性和个别对待原则,

有些拳手和教练为了急于出成绩而违背了训练原则,往往也会引 起损伤。

场地器材及训练环境不符合要求:训练场地要平整,器材 要安全牢固,环境要适宜训练,否则也会引起拳手损伤。

(二)损伤种类及疗法

擦伤:机体表面与粗糙物体相互摩擦而引起的皮肤表层损 害,称为擦伤。拳手在踢树、引靶或相互拭招时,手、肘、腿、 膝等身体部位都有可能擦伤。

如果擦伤面积较小,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凡士林油沙布包 扎,或用2.5%的碘酒消毒,然后涂敷消炎药,避免皮肤感染。

最常见的擦伤是鼻出血,止血办法是头向后仰,以拇食指在 鼻冀处外面相对压迫,用口呼吸,额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如 正在比赛中,可用消毒脱脂棉以麻黄素液浸润,卷成小卷塞进出 血鼻孔内,并在鼻翼处外面稍加压迫,以达到尽快止血;继续比 赛时应将棉团取出,以防吸人及影响呼吸。

挫伤:人体某部位受钝性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局部闭合性损 伤,称为挫伤。

如果只有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都属于轻伤, 治疗时可在受损部位冷敷新伤药,并加以包扎;如出现骨折、肌 肉撕裂或肌腱断裂等,应将受伤肌体包扎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掌指关节的扭伤:是由于掌指关节碰撞受力,使局部关节 韧带或关节囊受损而造成扭伤。

轻度扭伤可将伤指微屈轻轻拔伸牵引,外擦舒筋活血酒;重 度扭伤应用一块弓形小夹板放在掌侧,将患指固定,送往医院治 疗。

膝关节韧带损伤:轻微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疼痛较轻,肿 胀不

止痛药即可;较重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疼痛剧烈,出现明显肿 胀,屈伸功能受限,一般采用海绵加弹力绷带压迫包扎,再用托 板固定成微屈状,然后抬高患肢休息,如半月板或韧带断裂,应 加压包扎送往医院诊治。

关节脱臼:是指关节失去正常的连结,主要为肘关节脱臼 和肩关节脱臼。

肘关节脱臼最常见的是后位脱臼,简单易行的急救方法是牵 引屈肘法,即让受伤拳手取坐位,助手站于伤者背后,用手握住 伤肢上臂,医者一手握住伤肢腕部,另一手拇指抵住尺骨鹰嘴, 与助手对抗牵引数分钟,然后使肘关节屈曲,此时医者可感觉鹰 嘴滑入关节内,即提示已复位;复位后,肘关节应适当固定于屈 曲%度的位置上,并用三角巾悬挂患肢于胸前,需2~3周后方可 除去。

若为肩关节脱臼,则一般采用手牵足蹬法最为简便可靠。让 受伤拳手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并用足 底蹬患侧腋下,左肩用左足,右肩用右足,蹬住伤者附近的胸 壁,徐徐牵拉伤肢,并同时逐渐向外旋转患肢,此时肱骨头可自 锁骨下、喙突下、盂下离开,自关节囊的破口滑人关节盂内。

骨折:分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若是开放性骨折,应先止血,给伤口消毒,用消毒布包扎, 并作临时固定,然后转送医院治疗,切记不要将突出于创口外的 骨端回纳,以免感染。若是闭合性骨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伤者 就地施行整复手术,此时组织出血和肿胀尚未达到最高值,容易 复位,对组织的再损害少,伤者痛苦小。整复后及时用夹板固 定,凡伤处未经固定处理均不可搬动,以免加重损伤或发生休 克,如伤势严重要转送医院治疗。

休克: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产生意识障碍,昏厥倒地。

重击头部时休克,有可能造成脑震荡,此时将出现短暂时间

的意识障碍,检査时先看一下伤者两眼的瞳孔是否对称一致,如 一大一小,则已经是脑震荡,须送往医院急救。即使是轻微脑震 荡,至少一个月内也不准参加比赛。

重击裆部时休克,一般可采用一人抱住伤者腰部,自己托住 挡部上跳的方法进行缓解,如出现出血应送至医院治疗。

重击腹部、重创腹腔神经丛时休克,表现为意识清楚,但产 生语言障碍,经过休息观察后,如很快恢复者则无碍,可继续比 赛,如仍有其它不适感觉,应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击中颈动脉,呼吸受阻而休克,严重时会窒息死亡。一般处 理此类休克的应急措施是让伤者处于正确体位,即将头和躯干抬 高10度,下肢抬高2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流和缺氧 状况,同时要保暖以免受凉,使伤情恶化;还要把伤者放成半卧 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畅通;急救时应先清除伤者口腔内的呕吐 物、血块,将舌头牵出,鉴定其昏迷程度,观察瞳孔、呼吸、脉 搏等情况,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现场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应 转入医院。

(三)损伤的预防

准备活动要充分:在训练前或比赛前,必须安排20〜30分 钟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跑步、关节操、热身操、拉韧带等, 使关节、韧带的伸展、旋转幅度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充分拉开, 并使身体发热和兴奋。不要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影 响比赛和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训练:由于人体解剖部位存有薄弱 点,腕、踝、膝关节易受伤,因此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 习,对于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如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可以减 轻膝关节的负担,减少损伤•,加强腰部的力量练习,可防止腰肌 劳损及其它腰部损伤;多做指关节练习,可防止指关节挫伤。

遵循教学和训练原则:泰拳的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原则就是 系统性、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训练时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由慢到

快、由轻到重,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对待不同的拳手, 要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避免拳手的损伤,逐步 提高训练水平。

加强医务监督:加强医务监督是预防运动损伤和过度训 练、保证拳手训练和健康的有效措施。拳手和教练都要配合医生 的工作,尊重医生的意见,同时拳手要采用自我检査的方法,随 时了解自己对训练量和运动负荷的生理机能反应程度,以便科学 的安排训练,防止损伤发生。

八、泰拳心法

心法是泰拳手擂台搏战时存有的多种心理活动。从运动生理 学和心理学来说,心法对人的思维、行为和运动水平有很大的影 响。在心法的作用下,人们能够克服很多困难,使人的潜能得以 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产生异乎寻常的功能。在搏战时,要注意 几点:

(一) 无论在赛前、赛中、赛后都要摒弃心理上的压力,培 养无畏的精神,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削弱对手的斗志,将自身的潜 能、智慧和技术动作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取得拳赛的胜利。即使 比赛输掉了,但自己的心法不能输,只是技法不如人,虽败犹 荣。

(二) 一个好的泰拳手常常在擂台上与对手对峙时,通过各 种动作如眼神、言谈,给对方一种坚强、自信的印象,以此来减 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并借此使对方胆怯,丧失斗志。

(三) 泰拳手应很懂得迎合观众和裁判的心理,常常在比赛 尚未开始和局间休息时向观众挥手致意,争得观众的好感和掌 声,并使自己斗志昂扬,气力十足;同时绝对尊重和服从裁判以 此来贏得裁判对自己良好的印象。

(四) 比赛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弱点,避免给对方以可乘之 机,如能使对方常常空击,可削弱其信心和斗志;同时拳手应积 极地寻找对方的弱点和空位并予以致命一击。

(五) 泰拳手应注意对手技术的使用,但不要因其名气大而

失去作战的信心,即使被击中受伤时切勿形之于色,要表现出毫 不在乎和不为所动的气慨。

(六) 拳斗时如果对方受伤,自己切忌有同情之心,应尽力 争取胜利,对手的安全不是你考虑的范围。

(七) 拳手在拳斗中切勿轻敌、切勿急躁、切勿犹豫、切勿 呆笨,此乃是兵家作战的大忌。

(八) 拳手上擂台前要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了解对手的 拳技、风格、强弱,依次定出最佳的对敌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参 战前的准备活动,赛前的拳舞不只是一种迷信的形式,更主要的 是有“定神”的作用,使拳手心身的全部潜能进人良好的拳斗状 态,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其次还有“热身”作用,此举可提高拳 手运动器官的兴奋性,为激烈拳斗作好准备;再次,还有“示 威”作用,通过拳舞显示自己精湛的拳艺,是一种心理战术,能 打击对手信心,使之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克敌制胜;第四,还有 美感,通过拳舞,拳手表现出对泰拳精髓的理解和领悟,展示出 泰拳的美感。

泰拳是一种优秀的搏击术,历史悠久,内容精致,溶健身、 防身、修心、竞赛等功能为一体。随着泰拳在中国大地的传播, 势必会有许多爱好者习练泰拳,自修学练泰拳又是一种便捷的方 法。自修和从师学艺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自修没有教练直接指导 训练、讲解和纠正动作,在自修过程中的出现的困难必须由自己 克服解决。为此,自修泰拳要注意以下要旨:投入鹄情.建立兴趣

做任何一件事,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学习泰拳的 热情和兴趣,自身的身体和心理便没有了被动的、消极的行为, 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训练,这便是自修泰拳的一个良好的开 端。

不畏艰苦.有的放矢

自修泰拳要有不畏艰苦的精神,这样才能跨跃自修泰拳中的 每个障碍和挫折。古往今来,无数泰拳的英雄们,无不是“劳其 心志,伤其筋骨”,无不将吃苦视为成功的伴侣,自修者必须明 其要意。自修泰拳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训 练。比如自己是出T健身和娱乐之目的,那么即可选学自己喜欢 的内容,要求自然不必很高;若作为防身和比赛乃至终身事业去 发展,那就应该克服自满心理,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激 励自己向更高的巅峰迈进。

好基硙.博来众长

自修泰拳打好基础是特别重要的。自修者应对书中的基本 功、基本技法、基本体能等内容逐一认真学习,要注意文字的正 确表述和图解的运动要领,如运动方向、运动起止路线等。若是 有同伴共同自修,可由同伴读文字解说,自己按照图示蓽习;如 无同伴帮助,自己也可将文字解说制成录音代替同伴的作用;摹 习时要注意图解连贯性,不可脱节,此外还可借助同类书籍、杂 志及VCD、录像带和函授进行自修,广博吸收养份来纠正自修中 的误解和不正确的动作,不断积累完善所学内容,不断进步。

待之以恒.自学成

“业精于勤荒于嬉”。自修泰拳同样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切 不可中途随意中断训练,要把训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与自己 的学习、生活、工作、休息等科学合理的搭配,丰富生活,苦中 求乐。通过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一定会学有所 成。

请记住:自修泰拳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姿势与步法

握示:

在进入第1轮的训练前,要掌握本章 从"握拳方法”到’'步法”中的"由跳 跃步转滑步的前进”部分的技术,而在 "由跳跃步转滑步的后退"技术部分以后 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进入第2轮训练后 开始练习。

1.握拳方法

指尖贴住掌心中央,栂指压住食指和中指。在基本姿势阶 段为半握拳,在拳头击打到目标的瞬间把拳头握紧(图I)。

向前出拳,保持腕关节的稳定(图2)。

图片64

照片中的圆实线部分为拳头的关节部分,这部分的手指成一 平面。

2.站立姿势

两脚分开约为一个半脚宽的间隔(图3 )。

右脚脚跟提起,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前后脚的距离,一般 掌握在:如果是右膝触地,则右膝能与左脚踝在横向的同一直线 上为宜),两脚的脚尖均斜向右前方,两腿膝部微屈并保持放松, 感觉就像弹簧一样(图4 )。

图片65

要点

站立姿势要随着与对手之间 的距离变化而调整。因为与对手 距离越近身体的纵深就会随之缩 小,而身体正面的宽度就会随之 扩大。

3.基本姿势

①下颚略回收,将右拳置于 右下颚处,将左拳举到肩的高 度,适当收紧左肘部(图5)。

②收两肘在肋部.肩部不要上抬.身体保持放松(图6)

4.步法

拳击的步法以其目的和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滑步

这是在进攻或防守时为瞬间的前后左右移动而采取的步法。 它有三个基本要点:


  • 靠近前进方向一侧的脚要先移动。

  • 脚要沿着地面滑动。

  • 要恢复到原来的站立姿势 第二种:跳跃步


这是为迅速地转人下一个动作脚步有节奏地移动的步法。

第三种:环绕步

这是为迅速地在对手周阑绕阐移动而采取的步法,在使用 “避让战术”或扰乩对手以寻找战机时很有效。这足结合广滑步 和跳跃步特点的步法

“避让战术”是指当对手的力量较强或反击较有力时、与对手保持 一定的距离、在发现机会后突然上前,击打对于以后又迅速脱离的一种 战术

滑步

向前5、左.在方向移动

前进

左脚向前滑动(图7 )

右脚随左脚向前进(图8 ),

图片66 图片67

后退

  • 右脚向后滑退(图9 )。



  • 左脚随右脚向后退


左脚蹬地,右脚向后滑退。

向左移动

  • 左脚向左滑动(图11 )。

  • 右脚向左滑动(图12 )。 向右移动

  • 右脚向右滑动(图13)。

  • 左脚向右滑动(图14)。


“脚向右蹬地,左脚向左横向滑出。要ft先移动左脚。

左脚向左蹬地,右脚向右横向滑出。要t先移动右脚。

 

向左转体

  • 首先左脚在地面以划小圆弧的形式向左移动(图15 )



  • 随后右脚向左脚外侧划大圆弧移动(图16 )。


右脚蹬地,左脚滑出。这时左脚是以划圆弧的形式向左移动。

向右转体

  • 首先右脚在地面以划圆弧的形式向右移动(图17)。

  • 随后左脚向右脚内侧划小圆弧移动(图18)。


图片76 图片77 图片78 图片68 图片69 图片70 图片71 图片72 图片73 图片74 图片75

左脚蹬地,右脚滑出。这时右脚是以划圆弧的形式向右移动。

(2)跳跃步

  • 左脚向前轻跳,右脚离地保持放松(图19)。


 

右脚向后轻跳,左脚离地保持放松。动作反M进行(图20 )

练习:不要只是单纯的前后 跳,时要保持有弹性的跳动

要点

在做跳跃步中,重要的是不 要使用过多的力量,身体要放 松,保持自己的节奏。为了更好 地掌握节奏感,开始时可以做前 后距离比较大的前后跳跃,等到 熟练以后,再做范围较小的、不 过分用力的动作。

A由眺跃步转滑步的前进

左脚向前轻跳(图21 )。

右脚向后轻跳(图22)。

在右脚触地的同时.利用 反弹力左脚向前滑出。以左脚、 右脚的顺序沿地面向前滑动(图 23)。

要点

反复进行①②的动作,自然 地过渡到动作③。

巾跳跃步转滑步的后退

右脚向后轻跳(图24 )。
左脚向前轻跳(图25 )。

在左脚触地的同时,利 用反弹力右脚向后滑出。以右 脚、左脚的顺序沿地面向后滑 动(图26 )。

练习:反复进行①②的动 作,自然地过渡到动作

 

图片88 图片89 图片90 图片79 图片80 图片81 图片82 图片83 图片84 图片85 图片86 图片87

在右脚触地的同时,利用反弹力左脚向左滑出。以左脚、 右脚的顺序沿地面向左滑动(图29 )。

练习:反复进行①(D的动作,自然地过渡到动作③。

由眺跃步转滑步向右移动

右脚向后轻跳(图30)。

左脚向前轻跳(图31 )。

在左脚触地的同时,利用反 弹力右脚向右滑出,以右脚、左脚 的顺序沿地面向右滑动(图32 )。

练习:反复进行①②的动作, 自然地过渡到动作③。

(3)环绕步

A眺跃环绕(应用眺跃歩)

左的连续移动

左脚跳向斜前方(图33)。

右脚跳向左脚的后方,并利用连续动作做向左的转体 (图 34 )。

姿势与步法

练习:按照①②的动作要领在对手周围做向左的转动(练习 图1:向左的转动)。

练习图1向左的转动

向右的连续移动

右脚跳向斜后方(图35)。

左脚跳向右脚的前方,并利用连续动作做向右的转体

练习:按照(D②的动作要领在对手周围做向右的转动(练习 图2:向右的转动)。

B滑步环绕(应用滑步)

为能快速地在对手周围移动,要适当扩大身体的正面宽度。 向左的连续移动

左脚向左滑动(图37 )。

脚向左滑动,动作连续进行(图38 )。

练习:按照①②的动作要领在对手周围做向左的转动。 向右的连续移动

右脚向右滑动(图39)。

左脚向右滑动,动作连续进行(图40 )。

练习:按照①②的动作要领在对手周围做向右的转动。

第1轮左直拳训练

直拳

拳头向目标直线击出,在击打到目标的瞬间将拳头握紧。

挥拳方法(中远距离及中近距离)

步法

含有左直拳的组合拳刺拳、左直拳

对左直拳的防守:右手向内格挡 (5 )利用左直拳击打对手上腹部

对左直拳击上体的防守:右手向外格挡

含有左直拳的引导拳(注1):刺拳、刺拳、左直拳

含有左直拳的两连击(注2):①刺拳、左直拳(上体)

刺拳(上体)、左直拳

(9 )含有左直拳的三连击(注3 ):

刺拳、刺拳、左直拳(上体)

刺拳、刺拳(上体)、左直拳

  • 上体的防守:垂直躲闪和左右躲闪


(11 )在防守左直拳的同时,以左直拳击打对手 (12)在防守左直拳后,以左直拳进行反击 注1:本书中均以右手运动员为示范。

注2:即以单手连续击打两次。

  • 挥拳方法


A中远趴离:目标的位置是在左肩向前探出左臂伸直时的 手腕处。也就是在手臂还没有完全伸直前即能击到R标,然后利 用随势动作将手臂伸直。

开始的基本姿势(图41 )。

①重心移向前脚(图42 )。

②向右转腰、肩的同时出 拳。此时的身体重心在前。击 中目标后,立即放松身体恢复 到基本姿势(图43 )。

练习:①和②动作要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移动重心的同 时,左肩部向前探出,转腰击出左直拳(图44 )。

要点

用右脚拇指蹬地,脚踝提起,使重心移至前脚。

以左膝向内侧的转动带动腰部的转动。

在击到目标的瞬间前把拳握紧,在向前的随势动作结束 时,身体放松,恢复到基本姿势。

要保持后脚的稳定。后脚的脚尖如果过于向外,就会造 成下一个动作的迟缓。

中近距离:目标大约在中远距离的M的位置上,击拳 后的随势动作也随之变小

  • 身体車:心稍向前移(图45 )

  • 腰、肩的转动不大,出拳时重心稍向前(图46 )


练①和②动作要冋时进行。

远距离是指向前迈出一步才能击打到目标的距离。

近距离是使用短钩拳和上钩拳的最有利的距离,也是双方拳 套能相互碰触的距离。

中距离是指在远近距离之间能击打到目标的距离。

随势动作是指击打到目标之后的继续动作。完整地完成k势 动作的目的是保证不减弱击打目标时的力量。

  • 步法


A用滑步前进

  • 利用滑步向前移动。

  • 移动重心—转腰、肩及出拳。


应用:①和②的动作要同时进行。即在向前进的同时,移动 重心、转腰、肩部向前探并出拳。

要点

在练习①和②的动作时,可先将步法和出拳动作分开练习。 在移动重心及转腰、向前探肩的动作熟练后,再练习前迸中的出拳。

用眺跃步前进

  • 由跳跃步转滑步向前移动。

  • 移动重心—转腰、肩及出拳。

  • 在前进中做①和②的动作。

  • 含有左直拳的组合拳:刺拳、左直拳(注)

  • 在前进中击出刺拳。

  • 前进。

  • 转腰、向前探出肩部出左直拳。


练习:做①~③的动作要一气呵成,在前进中击出刺拳和出 左直拳。

要点

  • 在击出刺拳时,为迷惑对手而不必转腰。要从开始时就 练习在前进中出拳。

  •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在前进中击出刺拳的动作,可先练 习在出前脚的同时伸手臂,在收回手臂的过程中后脚向前移动。 动作节奏:“达、坦”节奏“达和坦”分别表示为出拳力量的强弱。“达”表示为弱的假动作拳,“坦”表示为有力的重拳,即利用体重击出的拳。


注:把刺-拳和左直拳与前进动作结合起米,可以理解为是“前进中的 刺拳、左直拳”;“刺拳、前进屮的左直拳”;“前进中的刺拳、前进中的左 直拳”等等。

(4)对左直拳的防守:乎向内格挡

右手从基本姿势的位置h离开,保持肘部的稳定,把对手的 左直拳向&己的内侧横拨开后迅速N位。小而快并且冇力地拨打 动作可使对手失太 •身体平衡。可以再加上假动作配合,但动作要 小并要迅速地回到原来的位置(图47)

(5)利用左拳击打对手上腹部

前脚的膝部向前屈,同时上体向前倾击出拳(图48 )。

 

图片99 图片100 图片101 图片102 图片91 图片92 图片93 图片94 图片95 图片96 图片97 图片98

7含有左直拳的引导拳:刺拳、刺拳、左直拳 与前面的组合拳相同,在连续打出两次刺拳后,出左直拳。 动作节奏:“达、达、坦”

  • 含有左直拳的两连击

  • 刺拳、左直拳(上体)c

  • 刺拳(上体)、左直拳。


在②中的剌拳,即使没有击到目标,但只要出拳时能做出屈 膝和不大的转肩动作即可。

动作节奏:“达、坦”

  • 含有左直拳的三连击

  • 刺拳、刺拳、左直拳(上体)。

  • 刺拳、剌拳(上体)、左直拳。


动作节奏:“达、达、坦”

在做向上体的刺拳中,出拳时只要做出转膝和肩的动作即可。

  • 上体的防守:垂直躲闪和左右躲闪


垂直躲闪

在做垂直躲闪时,要收下颚,屈膝身体重心降低。有好像对 手的拳头就要触到自己头发的感觉(图50 )。

向左躲闪

在向左前方屈双膝的同时,膝部向左转,上体此时也随之向 左转。使对手的左直拳在自己的右肩上通过(图51 )。

向右躲闪

在向右后方屈双膝的同时,膝部向右转,上体此时也隨之向 右转。使对手的左直拳在自己的左肩上通过(图52)。

(11)在防守左直拳的同时,以左直拳击打对手

右手从基本姿势的位置上离开,在阳挡住对手左直拳的同 时,用左直拳击打对手。右手阻挡对手左直拳的感觉,就向用棒 球手套接住飞来的棒球一样(图53 )。

(12)在防守左直拳后,以左直拳进行反击

右手向内格挡,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后用左直拳进行反击 (图 54、55)。

第2轮右直拳训练

挥拳方法 (2)步法

组合拳:两手连续出拳(刺拳、右直拳)

(4 )防守:左手向内格挡

击打上腹部 (6)防守上腹部:左手向外格挡 (7 )上体的防守:垂直躲闪和向左躲闪 (8 )两连击:①右直拳(上体)、右直拳 . ②右直拳、右直拳(上体)

(9 )三连击:右直拳、右直拳(上体)、右直拳 (10)双手同时动作:左手阻挡及右直拳 (11 )反击:左手向内侧格挡后击出右直拳


图片105 图片106 图片103 图片104

浏览1,3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