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 金、水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由此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 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存在着 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即相互促进、相互滋竺滋养之意.这 也是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宝行相生的次序 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生生 不已。所渭相克,即互相抑制、相互制约。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亦是循环往复。在不断 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 义。阴阳离合观念与五行观念为阴阳五行学说,对古代医学、天 文、历数等都有着巨大影响,至今中医脏象学说仍以五行生克为 指导。同阴阳学说一样,五行学说也是中国古代智者对世界和自然规 律性认识的总结。殷商末年成书的《尚书•洪范》即有五行记载: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国语》亦云:“先 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人将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世界 武术以五种元素的属性,分类归纳,并从中找出相生相克的规律, 这是很深刻的。武术与五行学说的关系极为密切。形意拳的拳理最为典型,它 即以五行学说为技击理论指导。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 位,传说此拳为南宋名族英雄岳飞所创。虽史家考证,找不到确凿 史据,但形意拳确实有过“岳氏意拳”的古称,而考察岳飞的武功 和史迹,也确实可以间接找到些影像。形意拳史有据可查的一世传人姬龙凤精于枪法,且有“化枪法 为拳法”的记载.而历史上的岳飞是善使枪术的。《朱史•岳飞传》 说岳飞曾“左夹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宋史纪 事本末》亦曰:“飞单骑丈八铁枪,刺杀其黑风人王,金人退走。” 说岳飞化枪法为拳术顺理成章。从更深层次上看,形意拳“夫一本 者•心意之灵也……六合者,心与意合……”心意六合拳也是形意 拳早期名称之一,而岳飞在用兵论战上尤其重视心意的作用。《宋 史•岳飞传》载:“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J近代武术学家徐哲东更进而认为内家拳种均与岳飞有着思 想联系:“盖太极之术,深微而无不包,然亦含混不易晓解。其流 而为八卦、形意,则各有所明。八卦以巧取胜,如岳家之善用奇 也;形意壁垒森严,如岳家之善用正也五行思想在古代运用广泛,统治者把它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 兵家则用五行阐述胜负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家把五行与人体内外、 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观察病理变化;武术家则以五行结合拳式和人 体.用以解说拳理,并作为锻炼法则。在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武术中.五行拳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从五行拳的发源来看,就是根据五行及五行生克的学说创编出 了劈、崩、钻、炮、横五拳,同时根据中医脏象学说把人体血脏的 心、肝,脾、肺、肾以及五官的目、耳、鼻、舌、人中等,与五行 拳相互匹配,从而形成了形意五行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 的独具特色的拳派理论,即:劈拳属肺、钻拳属肾、崩拳属肝、炮 拳属心、横拳属脾。因此,练习五行拳能够锻炼人体生理五脏功 能,劈拳养肺、钻拳养肾、崩拳舒肝、炮拳强心、横拳利脾,坚持 修炼,日久天长,自会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具体地说五行与五拳、五脏、五官相配的顺序是:金在身为 肺,在拳为劈拳,在五官为鼻(鼻为肺之窍);木在身为肝,在拳 为崩拳,在五官为目(目为肝之窍);水在身为肾,在拳为钻拳, 在五官为耳(耳为肾之窍);火在身为心,在拳为炮拳,在五官为 舌(舌为心之窍);土在身为脾,在拳为横拳,在五官为人中(人 中通脾)。正是由于五拳分主各脏象,因向形意五行拳的健身理论 中就有所谓“劈拳主练肺,崩拳主强肝,钻拳主通肾,炮拳主壮 心,横拳主健脾;劈拳顺则肺气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 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横拳顺则脾气健”的说法。五行不仅相生,同时还相克,因此五行拳也存在相克的关系。 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掌能克炮拳.炮 拳能克劈拳。所谓“克”,就是克制,以此式克彼式。按照这一顺 序串联五拳进行演练的套路就是“相克拳”,也叫“五行炮”。五行相生相克从简单的事物就可以找到例子,但套用千变万化 的宇宙万物,就有些过于简单了。但中医脏象学说,根据五行相生 相克的关系,对各脏腑和相应窍位的疾病,辨证施治.确实又有好 的病例。但此五拳各练相应脏腑就有些机械或形而上学了。五行拳 之问,又据五行相生的道理,提出劈拳生钻拳、钻拳生崩拳、崩拳 生炮拳、炮拳生横拳、横拳生劈拳,循环不已。因脾为土,土生万 物,横拳是起手之拳,故又从五行观念讲,横拳为其他四拳之母, 故横拳能生其他四拳,此亦合中医补上派的理论。武术本是瞬时可变的人体技艺,过分机械规定生克实与其“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之教相违,但了解五拳与五行、五脏及五官的 关系,也是认识武术与东方哲理、医理的一个途径。形意五行拳强 调百拳与五行、五脏、五官与外象之五形,既生动可解.又寓养生 健体于技击之中,实在是中国武术精神的完美体现。
(二)八卦思想与武术
古人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洋八种自然现象 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来推测自然和社会变 化.揭示宇宙和生命的规律以及阴阳消长变化的细微过程,以八个 阶段及由八八相叠产生的六十四卦的形式,更全面、更深入地表现 了万物生化过程。因此,八卦生化是古人解释宇宙万物的一种 方法。“八卦”每一方的图案为一卦,即一种卦象,四正四隅,均衡 排列,以象征八个自然现象和八个方向,并对应于人世和宇宙一切 事物。卦即是挂,意思是犹如悬挂之物象,给人以启示。“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是由三画组成,画又称爻,一画叫做一爻。“爻者效 也”,爻是效法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抽象出来的符号。“阳卦奇.阴 卦偶”,分别以奇数“一”代表阳,称阳爻,偶数“一”代表阴, 称阴爻。“八卦”首先用“一”和“一”三叠而组成乾、兑、离、 震、巽、坎、艮、坤八种卦象,《周易》称之为“经卦”,两经卦相 重叠组成一种新卦象,《周易》称之为“别卦”,共得六十四圭卜。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变在其中矣”。八卦学说是一门庞大的科学思想体系。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 先人通过长期探索,认识到宇宙是个万物一体的大系统。由于整体 间各个局部的相互关联,大自然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即为无极生 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太极衍生八卦 的基本理论。古人就是根据这种理论逐步建立起来了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八卦是在肯定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万事万物运动规律的基础上, 推测事物的发展和走向,又把发展理解为各种矛盾趋向和谐与不断 往复的过程。古人将这一规律加以总结,得出在不同时刻、不同情 况下的表现状态,并从颜色、位置、动作、方向、对象、物质、气 味及转换过程等方面做了归纳。八卦与中华武术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八卦掌中。八卦掌是武 术中的一个拳种,原名“转掌”。由于该拳主要运动方式为绕圆走 转,所绕圆圈正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又以人体各个部位比对八 卦,于是被称为八卦掌。
浏览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