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驿松同学说:我自从练习武术以来,收获很多,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修身、 健体、助学。第一就是修身。练习武术以来,我经常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武术精神,从两部 电影中得到一些感受。成龙在电影《功夫梦》里扮演的韩先生说: a Everything is KungFu ! ”他把生活中的动作化成了功夫招式,可见 中华武术真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这部电影还让我懂得,生活中难 免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或许不经意间就会被挫折所打到,但我 可以选择在被挫折击倒之后是否重新站起来。古人云:“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这应该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 元甲》,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日本人给霍元甲下了毒,想让他毒发身 亡。但对手佩服他的武德,便大声说出了四个字:“霍元甲赢!”可 见,单单靠武力不能让对手真正地尊敬你、佩服你,要以德服人,对 手才会心服口服。古人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也应该 成为我做人的准则第二就是健体。中国的“奥运之父”张伯苓有句名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 必先强身。”韦钮是新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工程院院士,曾任 东南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一名体操一级 运动员。大学时代的她曾任体操队队长,与同伴一起夺得了江苏省高 校女子体操比赛的团体冠军。我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每周都要接受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磨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在一次10000米跑步 的常规体育测试中,我竟然能胜过在读初中时比我强很多的同学,对 此,我感到非常自豪。第三就是助学。练武术要有节奏感,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扎刀要做到干脆利落, 必须要控制好发力点。这些都需要自己细细体会,认真琢磨。搞学习也一样,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窍门,需要自己不断地吸取教 训、总结经验,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练武术强调要有猛虎的气魄,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心境的洗礼。 而在学海中行舟亦要有乘风破浪的信念。在班上,我都能感受到武术 队的同学在学习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忍不拔,更加有攀登险峰的毅 力。学习和武术一样,要将每一秒钟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练武术有助 于提高我们在学习中的效率意识。尽管加入武术队以后,我每周投入 了部分时间在训练上,但学习成绩不退反进。此乃习武助学之效也刘雨薇同学说:还记得当初刚开始练武术时叽叽咕咕,意志不坚,对于体能训练 颇有怨言,从高抬腿、小步跑、全蹲跳到俯卧撑、两头起、腹背肌, 甚至是正跳200下、蛙跳10趟、绕操场跑5圈……每次的体能莫不是叫 苦连天,怨声载道,但却也在感慨中保留着一份坚持和一种试试看自 己能坚持到哪里的态度,正是每一次练习中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心底 说:“加油!不要放弃,别人都能做得到,刘雨薇还会怕这个么? ” 才让我能从不松懈地跟着教练的步伐刻苦训练。其实说“刻苦”也是言过其实了,我也会小偷懒,每次做完一 个项目,做下一个时都会偷偷地跟旁边的同学说两句话,扶着膝头 喘喘气,在风扇面前歇歇凉,然后再拖泥带水地做起动作,再渐入佳 境。教练每次都会批评我:轮臂的时候腰太散了、单拍腿的时候动作 太软,像是在跳舞、翻腰拍地时手方向偏了、起跳拍腿的速度太慢 了……教练的表扬会让我骄傲自满,而教练的批评会让我努力奋进, 却也会略略失落。但也正因为教练的细心指点,才会让我一次又一次 地正视错误,努力前进。也很感谢大师兄,在我最自恃聪明的时候是他提点批评我才让我 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愚蠢错误,摆正了心态,认真练习,不再自以为是 地觉得武术可以随便练练就能行。当时他严肃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至今我还记得,难得看见他认真的样子,我也格外认真。其实练武和学习,和生活是相同的,不变的练习和反复中,还 有“变”的“新”的学习和领悟,新与旧的交织才会让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武术在有规律的同时也有韵味,才能使我们相看两不厌,在不 变中寻求到安全感与归宿感,在变中体会新鲜与快感。但武术和学习 都会有一个厌倦期,练习提不起劲,刷题刷得狂躁,老师的话听不进 去,神游天外,心思纷乱,这种时候就唯有坚持,熬过这一段混沌时 期,便又会在不久的将来寻到朦胧的星光,继续先前的路向前奔跑。一秒钟,可以出一个拳,或许可以踢一次飞快的腿,或许可以 做一个俯卧撑,做一次两头起,但其效率还在于是否掌握了动作的 要领,是否认真抓住了这一秒,让这一秒从头至尾都发挥出了最大效 力。还记得林清玄说过一句话:“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 由此安详。“这也是我们要抓住当下的一分一秒的原因,只有眼下 的这一秒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周姣倩同学说:武术,是一种昂扬的、充满正气的精神。学习武术,是将有形的 力量与无形的意念合二为一的过程。武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它能教给我如何战胜自己。 各种体能训练,常常会引起腰酸背痛,只有用顽强的毅力,不服输的 劲头与之对抗,功力才会有所提升。只有经历过砸拳砸到手背发红发 紫,蛙跳跳到膝盖又麻又软,抡臂抡到肌肉酸痛,我才会清楚地明 白:付出才会有回报。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习 武者,只有摒除怕苦的念头,才能释放最强的力量。正如教练所说: “在自己最累最痛的时候坚持,就会有明显的进步。“练武术不可能 一蹴而就,而是靠日积月累,不知不觉,速度与力度便在汗水中提 高。坚持,是练武的最重要的要领。武术教会我找准目标厚积薄发。每天的训练,无论是砸拳时踩准一个时间点,手脚配合,主动发力,还是击拳时在一秒钟内将积蓄的 力量毫不保留地集中释放,还是翻腰拍地时快速转腰的瞬间,都告诉 我要抓住每一个发力点,让力量不偏不倚地落在点上。练武术,善于 观察,协调手与脚,用大脑控制自己在某个时间点发力。就在一秒钟 的时间,我可以将力量汇聚,朝目标释放。当武术的精神与学习生活结合时,我获得了更多益处。在学习疲 倦时,练习武术,不仅是一种调节剂,让我身心放松,还让我更加坚 定地投入学习,学习和武术可以说是同时发展的,武术提醒我学习要 百分百地投入,不能心存杂念,不能怕吃苦,而要坚持,日复一日, 便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效。当我长时间浸在书海里感到烦躁时,我会 停下笔,起身练习武术,一会儿,便觉得思路豁然开朗,便有了读书 的热情。武术,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有了武术,学习更加有动力和 激情。练习武术是与自己赛跑,是对自己的磨砺。它让我的学习生活更 加充实,让我更加勇敢与坚定。武术,是人生的宝贵沉淀,它带给我 的远比想象中的多,它是一双无形的翅膀,让我飞得更高更远。校园武术追梦人戴着黑框眼镜,单单瘦瘦,文质彬彬——与他初交,你怎么也不会将他 与武字挂上钩。事实上,他是身怀绝技、功夫干净利落的武林高手,也是执 着而勤奋的优秀青年武术教育家,是国家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裁判员。这就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武术基金副主任、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副 董事长兼总教练游亮东。他是游罡华的胞弟、助手。他们是共同的事业伙伴,武术寻梦的同道 人。在游罡华武术事业陷入低谷,身边的人纷纷劝其脱离苦海、回头是岸 时,游亮东默默地站在了兄长身边,给其壮胆,给其助力。他们就那样一步一步,艰难而又坚强地地走出了低谷泥泞。在游罡华武术事业蓬勃发展、不断迎来掌声和鲜花之时,在游亮东静心 研究武术发展思想和理论之时,也没忘记给兄长真言、多言、肺腑之言。打开游亮东的心扉,可以发现,他与兄长游罡华一样,思想闪烁着光 芒。他们是同胞,又是师徒。从五岁开始,游亮东就跟着二哥游罡华习武, 虽然他们兄弟间只有三岁的距离,但在游亮东儿时的记忆中,二哥特别能吃 苦,不怕严寒,不怕酷暑。他还记得,二哥在雪地里蹲马步,一蹲就是两个 小时,都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了。潜移默化,游亮东也像二哥一样,迷上 了武术,从小身体就棒棒的。开始,他一个人能对付两个同龄人,后来一个 人能对付五个同龄人了。二哥告诉他,学武术不是为了打架。但在儿时游亮 东的思维中,这就是武术的一部分,因为他因此看到了自己习武的进步与成 绩,在同伴们的赞许的目光中,他感觉了骄傲与自豪。这种骄傲与自豪,是 他开始武术生涯积累的原动力。
浏览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