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本有, 将心外求, 舍父逃走。梅花桩之一切法,也是练者本心原本具有的,什么梅花桩武功的 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以及一切练气练神的梅花桩文功功法,都 是练心治心的手段和工具。可惜世人看到的只有它们,好似练功的目 的就是它们。学习武功时当然要认真追求、严格模仿,学会后就要追 求它的精神实质、练神练气的效果和它治心的作用。这时要“不求形 似,但求神肖”,虽然这时练的还是当初的架子或成拳,但它却有了更 丰富的内涵,虽然在姿势、动作的形式上并没有多大的改进,但在一 气贯串、神色自然、内外合一等各方面都有了进展。很多人看不到这 些内在的区别和提高,只看外表和形式似乎没有多大进展,就怀疑自 己的进步、怀疑练功方法的正确,实际上这就是练功中生的杂念。《性 命圭旨》也说:“心空无念者,观一切法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 道。”练功者不能脱俗,只把眼光盯到拳法的有形之上,怎能深入到拳 法的奥妙之中呢?在梅花桩经书中说心空时法性不二,有口诀说:同现一体,无人无我, 无古无今, 上下相连, 锯解不分, 变化若小, 芥子藏身, 展开法性, 贯满乾坤。又说道:乾坤虽然大,还着一性包,收来无形相, 放去透九霄。练功者心空,即只有一心,也称浑元一气,或曰太极。若有了二 心,就有了取舍和偏见,自然杂念丛生。用现代脑科学的观点来说,心 空时练功者大中无任何概念或有形象的意念,有的只是潜意识的 活动和被激发的灵感,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最深层的功能和奥秘才被 释放出来.此即所谓人的原本之心。性是指人不变不动的本性、共性,它也就是未被人的意识所掩 盖、歪曲的天地自然之性,或称“本来面目”。心性又称真心、真性。禅 宗认为:人的心性本来空寂、本来不生不灭、本来明觉、本来具足一 切、能生一切。总之,众生心性本来是佛,只因为妄念所迷,不能自知 自见自心本具的佛性。因而,练功就是为了离却妄念,便会顿然见性, 明白自性本来是佛。梅花桩练功的目的也是为了离却妄念,开发大脑 深层的智慧,只是它所依靠的方法,不是等待着顿悟,而是用武功锻 炼的方法创造顿悟的条件。《性命圭旨》说:“悟性还易,了心甚难。”又说:“了心则心无其心 矣,无心之心是谓真心,真心是性,真性是心。”可见“了心”也就是心 空,心空即真心,真心也是性,因而性空也是不二的。《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练功者只要心空就可认识到诸法无形,无形则为一,亦为太极. 性空就是练功者见了本心,“不可得思量”是真正的法。禅宗的不二法 门说:“一也不立。”因为若有所立,则就是能立与所立了,成了二法, 所以也就称不得不二法门了。所以他们的真实法就是“不思量”,因为 “起心即妄,动念即乖”,才生分别,已背本真,“但有言说,已无实义”。 禅宗认为:“人的性体本空,心体本定,修空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即 是真空;虽得定不以定为证,不作定想,即名真定。空定至极,通达无 碍,一旦天机透露,慧性灵通,乍似莲花开、恍如睡梦觉,忽然现出乾 元境界,充满于上天下地而无尽藏也,此是心性常明,炯炯不昧,晃朗 宇宙.照彻乾坤,变化无方,神妙莫测,虽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更 易凡心使同佛心之知见。此即是见性见到彻处,修行修到密处,故得 一性圆明、六通顿足。”上段文字对修心养性以求心空、性空者非常重 要。梅花桩文武大法认为,“性”为神的根本,神是本于“性”的,所以练 功者必须修心使之心空,但却不以空为念。心空可以养性,久之得见 本性,就可使大脑得到真正的解放,得大智慧、大神通。梅花桩武功尚是有形有踪之法,但为了超俗脱俗,消除心中之一 切形相,摒弃思念中之一切差异而达心空、性空,还要苦练此法。好在 梅花桩武功本身就有生有灭、有立有破,例如架子、八方、成拳等的练 法就是生,就是立,而一切练法中之变化、凝神忘形、无拘无束等就是 灭,就是破。因而,该武功最后可成为无形无踪之法,它是练成心空性 空的手段和阶梯。梅花桩文功皆修心养性之法,这些法虽系无形但仍 有踪,练时应从有意到无意,注意“修空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得定 不以定为证,不作定想”,即可使其成为无形无踪之法。如上所述,无形相即无“立”、无“有”,而无差异就无分别与取舍, 如此则拳法合一,空间上之合一只有浑元,否则即有上下他我之分; 时间上之合一即为一气,否则即为断气,有前后始终之分。浑元一气 为梅花桩武功之最高境界,心空性空也是梅花桩武功之最终要求。第二节里外无形无相,智慧大放光明如上节所述,无念可达心空,心空哪有形相。气功之无念多用数 息、守窍、默念、“以一念代万念”等功法达到,有法就有念,这是从有 念到无念。而禅宗之无念,是“于念而不念”,不于念上攀援,虽有见闻 觉知而常空寂,于诸景上心不染,于自念上常离诸景,不于境上生心, 总之一开始便是无念。梅花桩与禅宗不同,它是从有念到无念,有念 就是拳法.无念就是随缘变化,就是忘形。《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非相,即见如来。”一 切本体如自性,真如实相、本来面目、浑元一气、真形、太极等都是无 相的,正《性功诗》所说:本为心法皆妄, 故令离尽诸相, 诸相离了如何? 是名至真无上。能离于相自然性体清净,练功有成。心不染着诸景则达无相,而本体 自现,即所谓“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所以,拳法有相总是 假,武功无形才是真,我们的修炼就是借假求真。有人说我们的拳法、 架子不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吗?怎能是假?因为拳法、架子都有了固定 的形态,要练它就有了条件和难度,论实用也有限制,说到底它仍是 达到练功目的的一种暂用手段或阶梯,到了一定阶段后可能还要改 造或扬弃它。禅宗有这样的故事,说他们是释迦牟尼言教之外“以心传心”另 外传授的。据佛经记载,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将金色优波萝花献佛, 请佛说法,但佛一言不发,只将此花遍示大众。当时“百万人无罔知所 措”,惟迦叶尊者领会妙旨,破颜微笑,佛即将此花付与迦叶,告诉他: “吾有正法眼藏,逑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之旨,以心印心:£法付汝。”佛所说之“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 是大智慧择法眼,能够普照一切含藏万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 都含藏此一法之中,这一法就叫正法眼藏,也称清净法眼。什么是涅 槃妙心?即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不变又 能随缘,随缘依然不变。这正法眼藏是真心之大用;涅槃妙心是真心 之本体;实相无相是真心之德相,上述即真如妙心的体相用三大,它 是幽微奥妙、秘密的无上法门,真如妙心就是灵武不昧、了 了常知、不 生不灭的如来智慧德相。禅宗所用的以心传心、心心不异,也是人的第六感官在起作用。 由大脑直接接收和传递思维信息,现在看来已不是多大的奥秘了。迦 叶尊者为佛祖十大弟子之首,佛祖拈花示众之时已在说法,他破颜微 笑已经心领,花本无相何须再讲。梅花桩练功练到里外无形无相,也就不会产生什么念头,眼为六 贼之首,由它接受的信息,最易成为心中之妄念。禅宗以“无住”为本, 就是为了消除眼为六贼之首的作用。禅宗认为:“一切法均从无住建 起”,所谓无住即心可应境而不为境缚,在尘出尘,于世离世,可遍应 万法而无所住,此即修道。他们提倡的不住一切处,即不住善恶、有 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这就叫无住 心,无住心者即佛心。如上述可知,既无念则无相,既无相又何所住? 无念、无相,自无能住及所住也。梅花桩练功中都要敛神聚气,修养身 心,也就是要达到里外无形无相的境界。因为一切显意识的活动都离 不开概念、语言和形相,如果从意识中把形相否定掉,这也是摒熄显 意识活动的一个手段。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有一些也是显意识的积 淀,这些积淀在练功入静时,常以幻影的形式浮泛上来,随之产生恐 惧、爱怜、忧愁、欢乐等意识和情绪,形成滋扰练功之杂念。对于这些 由里边来的形相,也要用否定的方法来克服,直到最后把里外的形相 都消除掉,才会真正开发大脑深层的功能,解放人类的智慧。

浏览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