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极限法:特点是进行极限数量的动作重复,直到实在练习不动为止。负荷特征:负荷强度为50%〜75%,每组重复10〜12次,组数为3〜5组,每组间歇3〜5 分钟。此方法对机体施加了全面、深刻的结构性(肌纤维增粗)和机能性(心血管系统)的影 响,是一种能得到肌肉内协调和肌纤维体积双重训练效应的方法。⑤静力法:特点是用较大重量的负荷并以递增重量的方式进行练习。负荷特征: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组持续3〜6秒钟,组数为4组,每组间歇3〜4分钟。二、速度力量的训练.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原理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它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决定速度力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肌内协调、肌间协调和运动单位的快速收缩能力。肌 肉的体积在速度力量中的作用要根据运动的特点而定。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使用摔法,要求在克 服较大阻力的情况下表现出高度发展的速度力量。此时,肌肉的体积具有较大的作用。运动员 在比赛中使用拳法和腿法,需要多次发挥出速度力量。此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肌肉体积而是 肌内和肌间协调以及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肌内和肌间协调能力提高,技术动作也就更加符 合力学特征和时空特征,肌肉也表现出良好的速度力量能力。速度力量训练必备的要素(1)肌肉工作的方式:发展速度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的工作方式,包括克制性的、退让性 的等动和超长的工作方式。(2)阻力的大小:阻力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波动,视练习的性质和目的而定。对于提高摔 法运用的速度力量,则可用最大力量能力的30%〜50%。总之,重点发展爆发力时,阻力的量 要大一些,而提高起动力量时,阻力则要小些。(3)练习动作的速度:如果训练的主要目的提高爆发力,可采用次极限速度;如果训练目 的是提高出拳、出腿的速度力量,可采用极限速度。若采用等动练习法,则力求在15°/秒以匕 的角速度条件下完成动作。(4)完成单个练习的时间:每个练习的持续时间应该保证在不降低动作速度和不出现疲劳 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动作,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可在一次到五六次之间波动。每组练习中工 作的持续时间大约在3〜4秒钟至10〜15秒钟之间。具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性质、阻 力的大小、训练的水平和练习的结构等。(5)组间间歇:组间休息必须保证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和非乳酸能氧债的清除。局部肌群 投入工作的短时性(3〜4秒钟)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可以在30〜40秒钟内;全身性肌肉工作或 单个练习的时间较长,间歇时间可在3分钟以内,个别情况可达3〜5分钟。如果间歇时间较短,通常采用消极性休息,也可辅以自我按摩。如果组间休息时间较长, 则应安排静力性牵拉的低强度活动,保证在下一个练习之前使肌肉的工作状态调节至最佳恢复 状态,为下一个练习的进行创造合适的条件。(6) 一次课练习的组数:练习的组数应根据练习的性质和阻力的大小来确定。普托拉诺夫 总结当今优秀运动员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实践后认为,一次课的练习组数在2〜6组内波动。原 联邦德国比勒和他的小组则认为,当负荷强度为30%〜50%的等张练习时,练习的组数为5组。3.发展以速度为主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1)采用极限重量的60%〜80%,以基本动作的三分之一的幅度举起重物,然后迅速放下, 再立即以极限速度举起。每组次数3〜5次,完成3〜4组,组间间歇4〜5分钟。(2)采用极限重量的30%〜50%,以极限速度重复7次,完成5组,组间间歇3〜5分钟。(3)采用等同比赛的阻力负荷,进行持续时间为6秒钟的等长练习,间歇2分钟,重复2〜 3次。再以极限重量的40%〜50%的负荷,并以极限速度练习4〜6次,重复2组,组间间歇3〜秒钟。全套动作重复2次,中间间歇4〜6分钟。(4)各种快速跳跃,每组10〜15次,完成3~5组,组间休息5〜8分钟。以上各套练习,可根据散打的技术动作设计出多种组合,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和爆 发力。
三、力量耐力的训练
浏览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