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春风一遍又遍地吹暖着三湘大地。湖南省体委适时提出:农村体 育以武术为重点。政策活了,农民富了,体育多了,武术热了,全省各地如 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一大批民间武术馆校,成为湖南体育的一道亮丽风景。1992年,国家体委为了进一步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同时为了表彰那 些武术活动开展得好的地方,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以推动全 国城乡武术运动的深入开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武术之乡”的活 动。在这次评选中,全国共有35个单位被评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湖南 的新化、东安两县获此殊荣。这一荣誉的获得,对湖南社会武术运动以及武 术馆校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推动作用。据1996年湖南省体委的一次调查显 示,当时已有武术馆校近600所,仅娄底地区就有区、乡武术辅导站12个、 武术协会11个、大型武馆10个,各类民间武术组织40多个,有一部分已经初 具规模。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武术馆校也多数集中在湘中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行,民间武术运动已经超出强 身、护身的作用范畴,逐步面向社会,与市场接轨。此时,民间武术馆校的办学宗旨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单纯的“武夫”已经适应不了社会对人才的 佚 需求,这些武馆不失时机,勇于开拓,相继走向“馆校结合”的道路,即馆 术 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既有传统的武术教练,又有授文化课的老师,学员 急 以练武为主,兼学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湖南省的武术馆 先 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传统的武术馆校开始向现代文武学校的模式 锋转型。中国人崇尚老子李耳的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有内必有外,有上必有下,有正必有反。凡事物极152 必反。虽然各地武术学校及武术馆、拳社、武术辅导站等习武场所的发展十 分迅速,对推动湖南武术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群 众性武术活动,培养武术人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武术学校 及习武场所未经主管部门审核、审批;甚至有些非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任意 审批武术馆校、审批武术招生广告;有的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场地存在严重 治安隐患,容易引发治安灾害事故和人身伤亡事件;有的办学宗旨不端正, 利用虚假广告骗取群众钱财;有的疏于管理,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中, 成为藏污纳垢、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在社会上造成 恶劣影响,影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多,高校招生比例的扩展,使农村青少 年急剧往城镇集结,留在农村的,以老弱病幼为主,武术馆校的生源急速萎 缩。在这种背景下,进入新世纪后,湖南武术开始走下坡路。曾一度红火的 传统武术学校培养的学员,文化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需 求,办学路子越走越窄,有的步入了 “死胡同”。未来的路如何走给游罡华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在越来越激烈的应试教育中,游罡华推行的武术进校园不但 没有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反而促进了他们的文化学习和身心健 康,受到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普遍欢迎,武术成为湖南省 中小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上善之人,就应该像 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 美德。孔子也说,水有五德。水长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 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 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 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 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的这些优秀品德在游罡华身上无不一一体现。“亮东,走传统的文武学校这条路,看来是有难度了。你想想看吧,上 世纪90年代初湖南有上百所武术馆武术学校武术院,到现在还有几所?大多 数已销声匿迹。”游罡华说。游亮东点了点头,说:“不是经营问题,而是时代发生了变化。新的时 代,需要新的模式了,不能老站在一棵树下看风水啊“如果再这样办下去,生源又不多,经济效益也不大,不能有大发展。 必须跳出传统的办学方式,找到一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路子。”游罡华 说。10年艰难的办学经历,让游罡华变得理性、成熟与坚强。“是的。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要想突破 武术教育的瓶颈,必须摆脱传统的守摊办武校方式,要走出去,探索新的 发展模式,实现武术教育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游 罡华说。“走出去,新的发展模式……走出去,新的发展模式……”游罡华反反 复复吟着这几个字。“办事业,要求发展;要发展,首先必须弄清它的方向与目标。武术发 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当然是青少年啊,总不能是中老年人吧”“那我们到青少年中去找出路吧!青少年在哪里,青少年在哪里啊兄弟俩几乎同时说道。“办武术学较,改为办学校武术 ”“怎么到学校里去呢?再不能走租房子的老路了”“最近听一个学生家长说,如果学生练武在省里取得名次,还可享受国 家加分政策呢。”游罡东有点惊喜地说。“是的,我也听说了。这项优惠加分政策早在1979年就有了。”游罡 华说,“让学生享受优惠政策,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 所有的学生都有习武的习惯。作为学生,面对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肩 负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因此,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对年青一代 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有此政策才能更好地推动武术在校园的推广与发 展。”一直研究武术教育的游亮东也发表着自己的高见:“二哥,我觉得传统 武术在学校中的作用与意义非凡。其一,可以强身健体。武术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健康第一’的思想。早 在1927年,毛主席就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指出,无体是无德智也!武术 相对其他的运动项目,有其独特的强身健体特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 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收到壮内 强外的健身效果,这正是学校体育教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哦,你研究得蛮细呢”“武术练习中,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呼吸的配合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 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 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练习,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 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 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在中小学实施武术普及功德无量。”“是的,在学校推广武术,意义蛮深远的。”“通过训练,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武术文化的熏陶,受到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寓教育于实践之中。继承和发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 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如果没有青少年参与,任何事物都是没有希望 的。中小学学生的兴趣高、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且这个 庞大群体的发展是连绵不断的。青少年学武术,可以获得文化与身体的双重 滋养和熏陶,这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将会对武 术运动的持续发展起到推广和传承作用。这是其一。”“其二呢 ”“通过武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认识传统文化,使其 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开 阔视野、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培养自强意识、健康意识及文化素养,让新 一代从小就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缤纷多彩的文化,这对于建立文化认同,弘扬 民族文化,保护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积极的作 用。”

浏览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