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阴阳互根,是说阴与阳互相为根基。拳家认为:孤阳不 生、独阴不长,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做任何动作时,主动肌 的收缩(阳)与对抗肌的舒张(阴)耍有序配合,动作才会协调灵 便。如:运用长拳时要辅以短打.运用短打则要辅以长拳,劲力要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在搏斗技法中,也讲究长兵器 要能短用,短兵器要能长用。搏斗技法还强调:格斗时要“攻中有 防,防中有攻.攻防互寓”。武术家们还认为:每一个动作都是阴阳对立的,势必此强彼 弱,此弱彼强・这就是阴阳之间的消长。阴阳的消长必须符合一定 的比例•例如:一种手法的劲力有十分得柔劲多一分.刚劲就少一分。据陈鑫的《太极拳图书讲义》阐述:陈式太极拳刚与柔的比例 就是五比五,这样才是易于变化的“妙手”。阴阳对立消长主要表 现在双方搏斗时,例如:对手直劲打来,可以横劲破解;对手前 进,可退而避之;对手后退,则可以进而击之等。阴阳转化也是武术技法的基本原理,习武者要注意采用从一定 状态反向人手的技术方法和训练步骤,在套路演练技法中,则遵循 “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的动作路线规律。 阴阳转化原理体现在武术训练中,则表现为“静中求动”、“动中求 静”的练法。练习武术时一般要求先练静功,由静功提高人体对外 界的感觉能力,然后在意识的支配下发起动作。如果练功时,思想 静不下来,思绪烦乱,杂念纷争,则采用动功,使思想在注意动作 要领、动作路线、动作含义、气息与动作配合的过程中排除杂念, 达到相对静的状态。五、“五行生克”、“八卦生化”思想与武术
(一)五行思想与武术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 金、水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由此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 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存在着 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即相互促进、相互滋竺滋养之意.这 也是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宝行相生的次序 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生生 不已。所渭相克,即互相抑制、相互制约。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亦是循环往复。在不断 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 义。阴阳离合观念与五行观念为阴阳五行学说,对古代医学、天 文、历数等都有着巨大影响,至今中医脏象学说仍以五行生克为 指导。同阴阳学说一样,五行学说也是中国古代智者对世界和自然规 律性认识的总结。殷商末年成书的《尚书•洪范》即有五行记载: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国语》亦云:“先 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人将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世界 武术以五种元素的属性,分类归纳,并从中找出相生相克的规律, 这是很深刻的。武术与五行学说的关系极为密切。形意拳的拳理最为典型,它 即以五行学说为技击理论指导。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 位,传说此拳为南宋名族英雄岳飞所创。虽史家考证,找不到确凿 史据,但形意拳确实有过“岳氏意拳”的古称,而考察岳飞的武功 和史迹,也确实可以间接找到些影像。形意拳史有据可查的一世传人姬龙凤精于枪法,且有“化枪法 为拳法”的记载.而历史上的岳飞是善使枪术的。《朱史•岳飞传》 说岳飞曾“左夹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宋史纪 事本末》亦曰:“飞单骑丈八铁枪,刺杀其黑风人王,金人退走。” 说岳飞化枪法为拳术顺理成章。从更深层次上看,形意拳“夫一本 者•心意之灵也……六合者,心与意合……”心意六合拳也是形意 拳早期名称之一,而岳飞在用兵论战上尤其重视心意的作用。《宋 史•岳飞传》载:“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J近代武术学家徐哲东更进而认为内家拳种均与岳飞有着思 想联系:“盖太极之术,深微而无不包,然亦含混不易晓解。其流 而为八卦、形意,则各有所明。八卦以巧取胜,如岳家之善用奇 也;形意壁垒森严,如岳家之善用正也五行思想在古代运用广泛,统治者把它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 兵家则用五行阐述胜负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家把五行与人体内外、 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观察病理变化;武术家则以五行结合拳式和人 体.用以解说拳理,并作为锻炼法则。在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武术中.五行拳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从五行拳的发源来看,就是根据五行及五行生克的学说创编出 了劈、崩、钻、炮、横五拳,同时根据中医脏象学说把人体血脏的 心、肝,脾、肺、肾以及五官的目、耳、鼻、舌、人中等,与五行 拳相互匹配,从而形成了形意五行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 的独具特色的拳派理论,即:劈拳属肺、钻拳属肾、崩拳属肝、炮 拳属心、横拳属脾。因此,练习五行拳能够锻炼人体生理五脏功 能,劈拳养肺、钻拳养肾、崩拳舒肝、炮拳强心、横拳利脾,坚持 修炼,日久天长,自会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具体地说五行与五拳、五脏、五官相配的顺序是:金在身为 肺,在拳为劈拳,在五官为鼻(鼻为肺之窍);木在身为肝,在拳 为崩拳,在五官为目(目为肝之窍);水在身为肾,在拳为钻拳, 在五官为耳(耳为肾之窍);火在身为心,在拳为炮拳,在五官为 舌(舌为心之窍);土在身为脾,在拳为横拳,在五官为人中(人 中通脾)。正是由于五拳分主各脏象,因向形意五行拳的健身理论 中就有所谓“劈拳主练肺,崩拳主强肝,钻拳主通肾,炮拳主壮 心,横拳主健脾;劈拳顺则肺气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 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横拳顺则脾气健”的说法。五行不仅相生,同时还相克,因此五行拳也存在相克的关系。 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掌能克炮拳.炮 拳能克劈拳。所谓“克”,就是克制,以此式克彼式。按照这一顺 序串联五拳进行演练的套路就是“相克拳”,也叫“五行炮”。五行相生相克从简单的事物就可以找到例子,但套用千变万化 的宇宙万物,就有些过于简单了。但中医脏象学说,根据五行相生 相克的关系,对各脏腑和相应窍位的疾病,辨证施治.确实又有好 的病例。但此五拳各练相应脏腑就有些机械或形而上学了。五行拳 之问,又据五行相生的道理,提出劈拳生钻拳、钻拳生崩拳、崩拳 生炮拳、炮拳生横拳、横拳生劈拳,循环不已。因脾为土,土生万 物,横拳是起手之拳,故又从五行观念讲,横拳为其他四拳之母, 故横拳能生其他四拳,此亦合中医补上派的理论。武术本是瞬时可变的人体技艺,过分机械规定生克实与其“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之教相违,但了解五拳与五行、五脏及五官的 关系,也是认识武术与东方哲理、医理的一个途径。形意五行拳强 调百拳与五行、五脏、五官与外象之五形,既生动可解.又寓养生 健体于技击之中,实在是中国武术精神的完美体现。
(二)八卦思想与武术
古人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洋八种自然现象 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来推测自然和社会变 化.揭示宇宙和生命的规律以及阴阳消长变化的细微过程,以八个 阶段及由八八相叠产生的六十四卦的形式,更全面、更深入地表现 了万物生化过程。因此,八卦生化是古人解释宇宙万物的一种 方法。
浏览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