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是一个外来词,源于南美洲印第安人语,是英语totem的音译。在中 国古文献中没有找到这个词。原始社会中,人们以某种自然物的图形作为本民 族的保护神和氏族标志,这自然物的图形,就成了这个民族的图腾。这是人类历 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则是 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崇拜与图腾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开展图腾与图腾文化的研究,就成了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图腾研究,可以 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和共同心理,对认识一个民族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中国古文献中没有找到“图腾”这个词,但图腾及图腾崇拜却在古文 献中大量存在,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知道,现代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在运 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时,一般都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 中国的文化古籍和许多古老的民间传说,又为研究图腾文化提供了最完整、最丰 富的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的论著《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一 书,2007年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出版发行。这是 一部意义相当重大的学术著作。它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对熊的实物造型的追 根溯源、比较对照,恢复了被“历史”遮蔽、湮没和遗忘了的一个失落已久的熊崇 拜文化传统。叶舒宪把熊图腾看成是人类的一个原型,而各种不同的熊的形象 和神话都是这个原型的变形,既从纵向上勾勒了熊图腾崇拜的总体脉络,又从横 向上描述了熊图腾崇拜的大体轮廓,而把红山和中华祖先熊图腾神话纳入到这 样一个坐标里解说,就使熊图腾崇拜的文化现象在熊图腾崇拜文化语境的更大 结构关联中得到了更彻底、更真实、更可靠的阐释。熊,在叶舒宪那里成了 “寻根 问祖”的超越文字叙述的历史的最重要证据。也第一次破解并勾勒出了中华祖 先熊图腾神话的脉络。叶舒宪认为:”而这个熊图腾神话传统的深厚程度是足以 让今人瞠目结舌的,因为它的由来比我们通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还要早至少 三千年!”据众多史料记载,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而黄帝后裔楚国的历代君王在 其姓名中均冠以熊,说明从伏羲、黄帝到楚国君王的整个家族,都是以熊为崇拜 物的。说明“熊”至少是他们崇拜的图腾之一。楚族或楚国较为可靠的历史当从商末周初开始,可作为历史人物的楚国始 祖无疑应该是鬻熊。《史记・周本纪》记载:“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 盍往归之。”是说鬻熊与其他人归附周文王的故事。后因鬻熊辅佐周文王、周武 王灭商有功而被封爵立国,成为楚国的先祖。但在《汉书・艺文志》载有《鬻子》 二十二篇,其下注说: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由此 看来,鬻熊就应该姓鬻,名熊才对。其实不然,因为这种理解一般是以汉文化姓 前名后视角的一种定势思维所形成的。我们可以从楚王族的家谱得到完全相反 的结论。《史记・楚世家》载:”……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 附沮生穴熊……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日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 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黠,熊黠生熊胜……J 从穴熊开始,楚王室家族人的名字开始有“熊”字,但“熊”是放在后面的。穴熊与 鬻熊之间由于记载不详,其间究竟隔了多少代很难确定。《史记・楚世家》也说 从穴熊至鬻熊,由于“中微”而“弗能纪其世”,其间隔时间约相当于夏、商二朝时 代,据此推测在千年左右。但从穴熊、鬻熊其姓名来看「熊”都是放在后面的。 只是到鬻熊的儿子熊丽开始,“熊”才放在了前面。这是因为穴熊、鬻熊的时候其 氏族已融入三苗体系,其姓名很自然地就会带有三苗的特色,即名在前姓在后。 现在在湘西苗族中,仍然还有这种习俗。而后来由于鬻熊归附于周文王,被封爵 立国,又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或者是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才从鬻熊的儿子开始,把姓放在了名字的前面。就像现在的华人到欧美后,依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在书 写或表述自己姓名时,都把自己的姓放在自己名的后面一样。楚王室将自己的 姓放在名的前面,应该就是被汉化的具体表现。楚君王的名字基本上都带有“熊”字o自季连之裔孙穴熊以下,如鬻熊一熊 丽一熊狂一熊绎一熊艾一熊辗一熊胜一熊杨一熊渠一熊(挚)红、熊延(执疵)- 熊勇、熊严一熊霜、熊徇一熊号一若敖熊仪一霄敖熊坎一蚣冒熊峋一武王熊通一 文王熊费一堵(庄)敖熊艰、成王熊辉颜一穆王商臣一庄王熊侣一共王熊审一康 王熊招一郑敖熊员、灵王熊围、管敖熊比(名干)、平王熊居(名弃疾)一昭王熊 珍一惠王熊章一简王熊中一声王熊当一悼王熊疑一肃王熊臧、宣王熊良夫一威 王熊商一怀王熊槐一顷襄王(襄王)熊横一考烈王熊元一幽王熊悍、哀王熊犹、楚 王负刍o只有穆王商臣与楚王负刍没有在名前加熊字,其他所有继承王位者均 在名前加一熊字。这表示楚君王对熊有自己独特的喜爱与崇拜,可见熊是荆楚 的一个图腾。《诗・小雅》日:“维熊维黑,男子之祥。”说明熊因为勇武而得到远古社会人 们的尊仰。荆楚之所以崇拜熊图腾,除了自身崇尚熊的勇武健壮之外,主要还是 对其始祖黄帝图腾的一种传承。《史记-五帝本纪》日:'黄帝为有熊J班固《白 虎通义》日:“黄帝有天下,号日有熊。”《帝王世纪》日:“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 姓也。”都是说黄帝号有熊氏,其图腾属于熊族。因为熊也算是山中最有力的兽 类。《史记》说黄帝“教熊、黑、貌、麻、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大意正 如《正义》所说:“教士卒司战,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史记》所说的教熊、 黑、貌、舞、疆、虎,其实是说黄帝指挥以上六个猛兽为图腾的部族联盟与炎帝决 战于阪泉。熊图腾一族之所以居首,极可能是因为该族是黄帝的嫡系,是最强的 一支队伍,所以居统领地位。而《正义》解释的“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也 正是以上六族以六猛兽为图腾的目的之一。也如《归藏》所说:“蚩尤出自羊水, ……黄帝杀之于青丘,作桐鼓之曲十章,……八日熊黑哮垢……显示了熊黑的 威武及其唬噬人的状态。还如《书-牧誓》在形容周武王在伐纣时将士们勇猛无 畏有如猛兽时说:“尚桓桓,如虎如魏,如熊如果于商郊。”熊在楚人眼里除了威武、雄壮、有力之外,还具备有尊贵的内涵。如传说中 的楚的先祖亲族稣化为黄熊,禹化为黄熊,以及周文王在睡梦中见飞熊而得到姜子牙的辅佐等,都说明熊是黄帝族系极具威望的最显赫的图腾形象。那么为什 么是“黄熊呢?因为黄色被黄帝族系认为是最尊贵、最优越的颜色。这种观念 极有可能源于黄帝原居于西北,黄土高原土为黄,黄河之水水为黄,于是依其色 而名黄帝。而鲸与禹父子均化为黄熊,除了显示其与黄帝一脉相承的身份和地 位外,同时也象征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树立过丰功伟绩的黄帝的事业一荆楚是黄帝的后裔,也是商、周的亲族,以熊为自己的图腾从源流上顺其自 然。然而,荆楚崇尚勇武,对熊图腾情有独钟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当时,人们 极有可能认为熊是最具威力、最为勇武的猛兽,并因此产生对熊的惧怕和崇拜心 理。据《周礼・夏官•司马》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 盾,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难即傩,为鬼。即在驱鬼的仪式中,以熊为首带 领的百隶来驱除疫鬼。而熊的装扮是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既高贵又 雄武。从中我们就可以略窥人们熊崇拜的心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演绎。熊图腾的实物图像不只是简单的图像,而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 的物化形式,因而其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精神系统,一种思维方式,一 种思想形式。荆楚熊图腾所反映的就是荆楚祖祖辈辈逐代凝结而成的文化语 境,这里面既有出身高贵的炫耀,也有秉承其先祖精神的坚持,还有对先辈所开 拓的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在研究荆楚文化的过程中,在找到熊图腾这种文 化符号的广泛联系时,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楚人的文化、精神、思维、思想, 这就是图腾带给我们的一系列文化信息。而荆楚熊图腾所昭示的实质,就是对 其先祖勇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