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九段的考评办法九段基本条件 须获得八段达8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上,从事武术活动达40年以上, 且武德高尚。九段技术、理论和相关业绩考评条款 须在下述技术考评、理论考评和相关业绩考评3 类条款的考评中,每类条款至少有1项(含)以上达到优秀标准,对武术运动发展作出了卓越 贝(1)武术技术考评条款:①系统精通掌握1个拳种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并兼通另2个(或 以上)拳种的技术和理论;②具备武术专业国家级教练员、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达15年 以上;③具有段位制指导员资格或考评员资格,在国家级和省级的段位制培训或考试中担任 教学组长或考评长以上工作8次(含)以上;④具有国际级武术裁判称号,在中国武术协会(国 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全国性武术赛事活动中,担任过裁判长以上的工作职 务1。次(含)以上。(2)武术理论考评条款:①武术专著1部,字数不少于20万字,或在合著中本人撰写字数 不少于15万字,并担任主编或执行主编;②以独著或作者排序第1位的武术学术文章15篇 (含)以上;③承担或参与研究项目3项以上,或以独著或第一作者撰写的武术论文入选学术 研讨会5篇(含)以上,并获一等奖5次(含)以上。(3)相关业绩考评条款:①在普及武术段位制,加强武术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促进 武术在国内普及和国际推广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②在论著中提出了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见 解,在全国范围内对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③在武术教学、训练、传承和学科建设方面发 挥着全国领军作用,对全国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晋升武术段级技术考试内容中的“其他武术项目”及其与统一考试内容“相当”和 “相应”的标准2011年3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武术字[2011] 88号)规定:“《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试内容,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 会审定出版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以下简称《系列教程》)为准;其他武术项目报考, 须通过段位考试委员会的审核。”在《中国武术段位制》第五条“晋级和晋段标准”中关于初、中 段位标准规定:“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拳种的x段内容,或相当于《系列教程》x段动作编组 成的相应套路(注:x代表一至六段的某一段位数)。”上述两段引文说明,“相当于《系列教 程》x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套路”,可以作为《系列教程》以外的“其他武术项目”报考武术段 位,审核报考内容是否达到“相当于”和“相应”标准的单位是“段位考试委员会”。在具体实 施中,段位考试委员会可以从下述三方面把握非《系列教程》的报考内容,是否达到“相当于” 和“相应”的标准。(1)从技术要素方面进行审核,看报考内容是否提炼出了该拳种的5个技术要素,并按 打、踢、拿、靠、摔、综合的技术要素递增方式编成了技术层次清晰的一至六段技术套路。(2)从套路的难易程度方面进行审核,看报考内容是否按照动作数量和难度递增的方式 编成了循序渐进的一至六段技术套路。3)从“练打结合”的结构方面进行审核,看报考套路是否既可单练又能对打,即该单练 套路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正好组合为对打套路。而且,具有攻防清晰的拆招教、练方法。各 地段位考试委员会发现符合上述3个标准的非《系列教程》报考内容时,应及时将有关材料报 送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办公室,以便及时组织评审,将达到统一考试标准的项目丰富到《系列 教程》中。正确理解段位制技术考试内容——“规定与自选结合”鉴于目前刚刚实施段位制考试的规定技术,为了让有一定武术训练水平者尽早进入段位 制行列,中国武术协会决定在2013年6月前,采用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的考试内容,力 争2年完成过渡,达到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内容进行考试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规定项目 与自选项目相结合的考试内容”即在近2年内参加三段(含三段)以上段位制晋段考试者,仍 按原规定考2个项目,但将这2项的内容调整为:1个规定项目,1个自选项目。规定项目只能 从《系列教程》中选取,并将此项名称填写于考试成绩证和段位证。另一项目由申报者自行选 取自己擅长的另一武术项目,拳术或器械均可。考取段前级和一段、二段称号必须参与规定动作考试中国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和一段、二段的技术内容简洁,动作标准,简单易学,适于初学者习 练。因此,中国武术协会要求武术段位指导员和教学工作者,应从《系列教程》中选取相应内容培训学员,并指导他们考取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和一段、二段。这样,既能帮助初学者快速掌 握武术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又能将武术标准化建设和统一段位制考试内容落实到从初学者 抓起这一根本上。参加段位晋升考试的内容是否必须是考取现有段位的同一拳种技术内容习武者可以沿着一个拳种的段位技术,不断习练高一段位的技术,晋升高一级段位;也可 通过与考取现段位不同的拳种技术,晋升高一级段位。从总体上说,武术的本质、技法、功能在任一拳种的表现都是一致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尽 相同才形成了不同的拳种特色。段位制中各拳种技术体系都按打、踢、拿、靠、摔5种元素逐段 增加的方式递增进行编排,结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任一拳种的一段技术都只有“打”和防 “打”的技法;二段在保留“打”法的基础上增加“踢”和防“踢”的技法。以长拳和少林拳为例, 如今年通过长拳考试获得一段,说明已通过长拳习练和掌握了“打”和防“打”的技法。此时改 学少林拳二段技术——在保留“打”法的基础上增加“踢”和防“踢”的技法,这一学习内容正 好以长拳一段技术为基础,同时增学了二段技术必备的“踢”法元素以及少林拳的运动特征。 因此,在下一年度的晋段考试中可以通过少林拳考试晋升段位。其他拳种和段级均可依此类 推,因此晋级或晋段的关键是习武者对新学的武术技术元素和新习拳种的运动特色是否已掌 握并达到通段晋升的水平。《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是根据前人大量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研究成果精心编撰而 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重本教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本人强烈地意识到,虽然武术 课程已在国内大学中普遍开设,但因对武术段位制内容的陌生以及普遍研究基础不扎实,这门 课程究竟应该怎么教学大家都还在摸索之中。然而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武术课程教学要求, 亟需一本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学生心理、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的高校武术教程。鉴于此,本人在编撰的过程中力求以科学研究的事实为依据,吸取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的最新内容,并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可读性与实用性,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成为对大学生、教师有所帮助的读物。因而,本教程是国内第一本针对高校的武术段位制课程 的教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本教程的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段位制办公室 主任康戈武及张路平老师、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颖、体育教学部主任陈建强教授的大力支 持,他们在基础数据、学科建设的一些资料获取方面提供大量协助;在编撰的过程中,本教程也 得到了上海体育学院蔡龙云大师、王培镉教授、虞定海教授等前辈以及诸多高校同行的帮助与 建议,他们都是业界一流的专家,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付出使这本教材更具广阔的视野。此外, 也感谢为本教程提供图像资料的同事韦剑老师与其他同学们。衷心希望本教程一方面能够对高校大学生、教师了解与参与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有所帮 助;另一方面,本教程作为一种新时代武术课程的新尝试,希望吸引学术界和教育界更多关注 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工作。本教程是本人初次涉猎撰写教程,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读者 能给予意见与建议。花妙林

浏览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