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义上的研 究方法在武术研究中的应用还显得非常肤浅”「可总而言之,武术社会学理论要想创新性则必须要以社会学理论和体育社会 学理论为基础,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并最终形成 自己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理论,而这需要武术研究者下大力气去完成。
4.3武术史学理论创新
武术史学是一门认识和研究武术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科,它包括对武术历 史过程的记录;对武术发展历史经验和武术发展变化运动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当然同时也有运用当前史学研究的各种相关方法对武术的发生、发展历史过程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9-30.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C ] . 2004: 121-122. 进行研究与解释。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武术史学理论的研究整体上处于 一种边缘化地带。这与我国整个历史研究大趋势有很大的关系,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全社会性的“编史修志”热潮进入尾声,体育界的史志编纂修订工 作也大体如此,各省市地区体育局文史机构面临着种种危机,有的被合并,有 的被撤销,使得近几年来体育史研究呈萧条的状况。而对武术史学的研究也大 体如此,对武术史学的研究关注的力度不够,而且中国武术又面临着奥林匹克 运动的冲击,人们几乎都在关注中国武术能不能进人奥运会,怎么才能进入奥 运会,为什么要进入奥运会等问题,而对武术史学理论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所 以对武术史学理论研究亟待创新。对武术史学理论创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对武术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要加强,当前“重复性研究已成为武 术研究成果差的直接原因,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研究成果的可利用、参考价值降 低”。。形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在武术研究界能够钻进故纸堆认认 真真地进行研究的人不多,而扎扎实实地去挖掘武术史上的具体资料,并进行 认真分析的工作做得太少。现在很多论文重复使用旧资料,且分析研究大多没 有新意、观点陈旧、有理有据地说理论事的好论文不足。史料的考证是武术史 研究的基础,论据不实,论点难立。在武术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民间传统拳种 理论的研究中,常常是口头资料多而实证资料少,而且经常出现间接、重复引 用史料的情况,甚至于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特别是今天一些拳种流派的 当事人虽然还健在,但大多已经是年过花甲,如果不及时开展一些实证性的调 查、访问T.作,以后恐怕很难再得到第一手材料,所以对武术史料的挖掘整理 T.作急需加强。其二是对武术史学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与加强。从目前的武术史学研究方法 层面来看,传统的文献资料法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结合文物考古和民俗 调查的研究方法则较少,而且在应用方面明显不足,这不但影响了特定专题进 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且对武术史学中的各种现象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分 析比较研究也显得力度不够。其三是对武术史上的历史名人的研究不足。武术史实质上有许多著名的老 拳师和武术大家,但是由于历史资料不完整,大多局限于口头流传,很少有人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2(X)4: 120-121. 对这些大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挖掘。其四是对武术史上的一些重大事实进行集体研究。当前武术史上的许多重 大事实有待于研究,但是我们不论从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投入的研究经费 等方面来看,近年来完成武术科研课题的规模较小。如对太极拳的研究还是停 留在单兵作战的阶段,远没有形成一种集团军式的作战方式从根本上搞清一些 必须明确的问题0而且现在大多都是一个地区的学者在搞研究,跨地区的结合 研究较少,这不但容易形成研究者视眼单一的问题,且对搞清问题也没有多大 好处,因此对武术史学中一些重大史实、现象、理论必须要采用大兵团作战的 方式来搞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武术史学理论的进一步提高。
4.4武术教育学理论创新
武术教育学是研究武术教育教学规律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是运用现 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武术运动的实践理论去研究武术运动中对人的教 育作用和进一步提高武术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水平,同时也要根据武术运动中人 的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揭示武术教育的基本规 律和作用因素,为今后武术教育打下理论基础。邱丕相教授提出,尽管武术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但时至今日却 在学校中并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师资匮乏;教材陈 旧;教学模式单调呆板,不符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归纳起来,即谁来教、教 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应当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一是武术课中如何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教育?武术课能否担当起这一重任?二是如何改变当今体育院(系)毕业生大 都不能胜任学校武术教学的状况?三是几十年不变的武术教材,规格严谨却缺 少生气,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学校的武术课究竟应当教什么? 四是多年来的教学模式是从基本功到套路,与青少年体校的教学模式没多大区 别,枯燥、单调又难学。学校的武术课到底该怎么教?我国在近代从西方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后,我们传统的师徒式的教学 形式基本上消亡了。特别是武术教育方面,在西方教育的模式下,武术以简化 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等不同的形式进入了课堂,但是这些拳种只是武术邱丕相.武术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 .体育科学,2004 ( 3 ) : 14-16. 大家族中的一员,是武术巨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今天我们的学生却认为这就是 中国武术,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厌学情况,是我们的武术教学理论有重大问题。 武术和西方体育有重大差异性,中国武术是不可以像西方那样来进行大课堂的 教授的,因为那只是一种术的传授,而不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这就是现代武术 教育受抨击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如果我们的武术理论体系还是延续西方 体育的那种模式的话,中国武术的教育问题还是会出现的,不论是今天还是 明天。武术教育理论的创新首先要确立武术在现代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现在 学校的武术课是和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体操等西方体育活动混 在一起来教的,很少有单独成一门与西方体育相并列的体育课来进行教学。这 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全面充斥着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学校体育教育,正在 使我们一代代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遗忘着维系民族命脉的自身体育文化。对民族 传统体育的认同,已经很难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也就是说中 国武术在中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中没有突出地位,处于和西方体育一样的地位, 甚至于还没有西方体育那样受重视,那中国武术自己家门都没走出,还谈什么 走向世界。其二中国武术要确立自己的学科体系特别是文化理论体系。中国武术不只 是一种简单的技击术,它背负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但是我们在现代教 育思想下简单地将武术化为一种术科,而人为地将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剥离 出来,只是一种术式的传授无论哪一种体育运动都不会走得太远。其三是从具体教学出发制定适合中国教育体制的武术教学模式。目前,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各类学校主要进行的是一种单一模式的西方化的体育教育方 式,教学内容也主要以西方体育为主,而少有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所以 要想中国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研究一套行之有 效的武术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武术教育的整体水平。4.5武术伦理学理论创新1995年,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全人民“要学一点伦理学”。武术伦理学是 研究关于武术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武❶ 武立兵.关注:学校武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J].武术科学,2004 (3): I. 术道德,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
浏览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