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神秘,高不可攀,甚至带上迷信的色彩,也不要 把它看得那么低微,认为它不过就是打打闹闹,没有多少价值。武术有它科学 的一面,只不过现在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正在用马 列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知识去寻求、分析,论证武术的生理、心理、力学、 美学和哲学等各方面的科学依据。现代科学的发达使武术与其他科学发生了联 系,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武术有了横向发展。在进行单学科的研究中,各种不 可解释的现象已一个个地被解决。如在解决神秘的气功问题过程中.人们逐渐 开始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去研究它,并已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武术科学具有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主要指 运动方面的,即与人体有关联的,研究武术运动自身的规律。社会属性则是运 动范畴以外的东西,即作用于社会,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哲学则渗透于这两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❷ 郭志禹.论观念转变与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10): I301-.1302. 方面之中。两大部分组合,便构成了武术科学体系的总体。武术现代化理论体 系的构建主要以这两大体系为主体。建立体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通过的途径 不同,建立的体系也就不同。这就要大家一起寻找最佳方案,更好地概括武术 科学,使中华武术有一合理的现代理论体系。现代化是当代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作为社会范畴的现代化,包括经济、 政治、思想、道德、生活方式、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无疑也包括传统文化 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身,必然伴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所谓文 化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充分吸收以往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现代社 会所需要的新文化。而作为武术的现代化则同样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这是传统武术理论体系转变成现代武术理论体系首先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问 题。而传统武术理论体系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诸多有益成分在内,从而改造和形成今天这种武术理论体系,但在我 们现在的武术理论体系并不适合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 化、一体化的社会,在体育方面则是西方强势运动项目的全球化推广和普及, 也可以说今天我们的体育就是西方强势体育,而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武术 则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近快构建起现代武术 理论体系,从而应对西方体育对我国武术的冲击与影响。

4.2武术社会学理论创新

武术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武术的一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武术与社会的关系;武术与人类的关系;武术对社会的作用、武术普及与提高 的社会学因素;武术人口的形成特点;武术派别的社会学因素等。武术社会学理论创新主要研究考察的是武术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 社会组织机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流动等各种社会构成因素的关系; 武术人口、武术群体和社团组织、武术社会角色、社会对武术的需要因素等众 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武术自己的社会理论研究体系。武术是产生于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项运动,所以对武术社会理论的创 新首先要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看。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国家的社会体制 和社会环境对武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研究武术社会 理论中首先要考察武术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社会环境与社会体制对武术的影 响作用和武术对它们的反作用。武术的产生可以说就是一种社会产物,在社会 诞生的初期,武术在生存竞争中萌芽。在原始的战争中,武术开始初具形态, “武术开始萌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的战斗意识、竞争意识的出现。” ° 可以说这个时期由于生活的需要,初期武术活动成为人们社会生存的一种必要 手段,人们在日常的狩猎活动中常常用到武术动作。武术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从那些混合项目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独特技击特色的中国武术,特别 是从秦汉以后,儒家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武术主要 的演练团体“侠”日渐从社会上层落入社会底层以后,人们对武术的研究开始 走向民间,尚武之风日渐衰落。而后在隋唐的武举制的刺激下尚武之风再次兴 起,但是从考试内容来看主要有长垛、马射、马枪、筒射、步射、穿劄、翘 关、负重、材貌、言语共十项。❷隋唐武举的确立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件大事, 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也可以说是一件大事,武举制的确立可以说是对习武者社会 地位的一种确立,习武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习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 位,而且还有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统治阶级中的一员,这实质上也可以说是一种 社会关系的变革。到了宋朝后,由于少数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诸政权的武力威胁, 宋朝不但重视军事训练,而且进行统一的考核标准,这种军事训练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促进了当时武术的发展。再加上当时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促 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民间游艺场所“瓦舍” “勾栏”的出现,使民间武术的发 展成放射性发展起来,而百姓从自身安全出发自发组织起一些乡社武术组织, 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从而使武术基本摆脱了从属于军事训练的地位,在 社会中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自己特有的魄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时 期由于某种历史社会因素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武术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 重文轻武的风气则日盛一日。而到了明清之后,武术的军阵格杀价值日趋衰微,冷兵器时代的拳头腿脚 已经无法与火器相对抗。脱离了军阵格杀的武术,不再受战阵队列制约,反而 有了全新变化,武术开始走上真正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卫防身、审美娱 乐等多功能的道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天地。清朝后期到民国初期,武术才真 正进入了体育运动领域,从而开始在社会中确立了自己真正的地位。其次我们要研究武术内部社会结构。这其中包括武术的社会组织机构、武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4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l-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42-143. 术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社团组织、武术的社会分层、武术的社会流动方式、武术 人口等相关因素。特别是武术人口,武术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指标,它反映 了人们对武术的参与程度和亲和程度。武术人口是武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 中地位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对武术人口的判定标准的确立也是一个需要 研究的重要内容。今天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受制于武术人口素质的低下已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而武术人口素质的低下直接导致了武术发展瓶颈现象的出现。这 也是今天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最后是我们要充分运用当今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来解决武术社会学中的一 些理论问题。而这一点是以前我们研究武术社会学时不大注意的地方。方法论 在武术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社会学方法主要从哲学角度探 讨与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研 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武术社会学的 研究主要是将武术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来进行研究,力求客观全面地揭示 武术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今天武术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体育社会 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哲学方法、逻辑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三种。体育社会学研究 在形成解释时,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我国目前武 术社会学理论研究论文中多是描述性研究,解释思辨性的研究则较少,而这就 直接影响到我国武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再有就是社会研究方法中 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武术社会学理论中运用较少。也可以说“从方法论角 度看,武术学科的研究方法仍与其他体育学科存在显著差距。

浏览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