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及太极拳运动保证了肌肉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使肌肉始终处于有氧代谢之中,神 经的适度兴奋状态,能促进肌纤维兴奋性增高,参加运动的肌纤维数量也相应 增多,因而肌力也必然增大。再次,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要研究武术运动对心肺功能及循环系统系 统的影响。人体循环系统是人体供能的主要途径,其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 体各器官的功能情况。现在研究表明武术运动特别是太极拳和气功之类武术运 动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功能、使心肌功能节省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具 体影响程度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武术运动中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相比,更强调 “深、长、细、缓、匀、柔”等特点。其特殊的呼吸要求对肺部影响很大,特别❶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是武术运动中普遍强调的腹式呼吸,更有利于气体和血液的畅通运转,这与空 间效应和按摩效应有关。最后,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要研究武术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由 于武术运动对意念和呼吸的要求较强,所以人们在练功时也就非常重视意守丹 田和进行腹式呼吸,这就比其他运动项目更能刺激植物性神经系统,从而通过 神经间接地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当然对武术生理生化学理论创新的研究不单单只有这几方面,现代武术生 理生化学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对于机体生理、生化各方面的影响是全面的、整体 的、客观的和综合的,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以外,武术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 合理化因素的恒定,加强各种酶体的活动以及改善消化、排泄系统都有着积极 的作用。

5.武术医学理论体系创新

武术医学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研究武术运动中人体的结构组织变化,武术 技击对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以及武术运动过程中跌打损伤 的治疗与康复的一门学科。在传统中国武术中许多技击理论都有一定的中医理 论作为理论支撑,而现代武术中更应该重视医学理论对武术的指导作用。中国武术与传统中医学是在同一个东方文化体系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它们 都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传统中医学和中国武术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不但积 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经验,而且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但是从人体角度 来看两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武术医学理论体系就是产生于中医基本理论中,中国武术将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综合观等理论完整地吸收整理运用 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武术医学理论体系,这不但对武术技 术动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武术理论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 国武术拳谚云:“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武术医学理论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人体小环境与自然大环境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中国武术整体观和综 合观所强调的理论统一性。中医整体观理论在武术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中医认 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宝”,也是人与自然界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存在方 式。张景岳《类经》认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于此。”传 统中医用构成万物的“气”,把养生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认为“百病生 于气” “气治则安,气乱则病”。当人体小环境与自然大环境协调时,疾病就产 生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 终其寿。”因此,精、气、神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保持先天状态,达到 人与自然界的高度统一和谐,这是传统中医整体理论的体现。武术理论将传统 医学的精、气、神学说运用至自己体系之中,《易筋经》说:“精气神乃无形之 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所以,通过筋骨肉等“有形之身”的锻炼来达到 培精、调气、正神的“内外兼修”,几乎是中国武术所有拳种流派的宗旨。其二是人体生理机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方受到损伤,另一方 也会有反应。中医认为,人体各部器官功能是休戚相关的,局部疾病可以影响 到全身,全身病变可以显现于某个局部。人体每一病症的发生,无不体现出整 体的失调。其三是精神活动与物质功能的统一。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刺激可以导致脏 腑功能的变化,诸如喜(惊)伤心、怒伤肝、忧(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等,反之,脏腑病变也会引起人的精神活动异常。根据上述中医整体观和综合 观理论,古代医家进一步提出“精、气、神”人体“三宝”的观点,并认为三 者一体,相互依存。这些理论与观点在几千年医疗及养生实践中显示了广泛的 有效性。对于武术医学理论体系的创新而言,我认为主要解决的是武术医学中的 经络理论体系。武术经络学说是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医学理论 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它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灵 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就 是说,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靠经络为运行途经,经常有目的地、适度地活 动经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从而达到强健身体、延缓衰老的作用。武术不少拳种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练拳健身的。如八卦掌的 “行桩”练习,以活动下肢经脉而达到增强健康的目的。点穴术,通过对患者病 伤部进行适当的点穴治疗,或将真气输入病人穴道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总之,武术与中医长期相互融合,中医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武 术丰富了中医理论宝库。

5.武术生物力学理论创新

武术生物力学是研究武术运动中人体机制规律的一门学科。武术生物力学是武术运动中重要的基础自然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武术运动中 的力学特征,确定武术运动的技术原理,为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提供必要的力 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提供改进武术技术动作中必不可少的力学依据。武术运动,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竞技武术都离不开人体自身的活动, 都是在自身的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完成的,都必须遵守力学运动的客观规律。 在武术套路中有“动、静、起、落、站、立、转、折、缓、快、轻、重”等技 术要求,可以看出在武术套路中对人体的力量、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 这些动作都必须遵循生物力学的要求去完成。如武术运动中讲究的“劲力顺 达” “起于腿、发于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这正是武术动作运用力学 原理的具体体现。就武术生物力学理论创新而言,首先要解决武术运动训练或教学中如何把 握每一个动作的力学原理,并能理解或讲解清楚。武术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 是一种“以巧斗力”的运动。所谓的“巧”就是要善于动作力学的基本原理与 方法,特别是在训练或教学中单纯的模仿动作,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每一个动作进行分析理解,掌握要领, 并理解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知识,就会很快掌握动作,少走弯路。可以说虽然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有部分被运用到运动训练和教学当中,但是运用还远远不够,我们现代许多教材中对每个技术动作的攻防含意还无法用生物力学知识来 解释清楚。因此在武术科学研究中,在运动选材方面充分运用生物力学原理, 对于武术运动的科学化、规范化都将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其次,武术生物力学理论创新要充分运用生物力学基本原理来研究武术动作和技术。武术运动的技术和动作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因此, 对武术技术和动作充分运用生物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 间的特征来描述运动员的身体或各个环节的状态变化,并利用各种方法测出武 术运动员身体或各环节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各种运动参数, 研究其规律,为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武术生物力学理论创新要注意运用生物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 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记录动作特征和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浏览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