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由肾发,自后而前,由裆中过来,自下而直往上冲,必须下闭谷道,气方不下泄,至气 上冲至胸上,几乎欲出矣,必须用口尽力一吸,上闭咽喉,气由上而直下,至丹田,两肩一 塌,两肘一沉,两肋一束,气自擎于中宫,不至胸中无物矣。吸气即所谓纳气如吞川也,气 须在身正中,直上直下,只可以意知之,以神会之,若必持而求其模样若何,形迹若何,则凿 矣,摸矣,不惟无功,而且得病不轻。 (《装氏武技书》)中气论诀中气(元气,元阳)者,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名。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之则为 内丹,武练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 胎还元之妙。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人自有生以来,禀 先天之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当父母媾精,初凝于虚危穴内。虚危穴前对脐,后对肾,非 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正居人一身之当中,称为天根,号为命门,即易所 谓太极是也。真阴真阳,俱藏此中,神实赖之。五脏六腑由此而生。气之聚也,由百骸毕 具而寓,一而二,二而一,原不可须臾离也。武备如此,炼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坚硬发如 铁,自成金丹不坏之身,则超凡人圣,上乘可登,若云敌人不惧,尤其小焉者也。

(《装氏武技书》)第二十七节炼气诀气以心为体(气必随心),心以气为用(心能运气),五行本一心,阴阳无偏重,上下周 一身,部位各不同。前阳而后阴,仰轻而俯重,阴还阴处结,阳还阳处动,上本是阴始(即离 宫),下却是阳充(即坎宫),上下凝乎中,中气甚坚硬,周上冲乎天,周下势如山,左归须右 转,右归须左牵,前进若流水,上打如举山,落点似飞石,机发离弩弦,气发若风声,气纳如 吞川,前奔星赶月,后退如蓬转,指须勾连用,两肩如运钳,上下一气结,民富国自安,晓提 此中诀,炼之自无难。凡一身之进退动静,以心为主。心君也,出令者也。心无形,惟无形 故能形形而不形于形,以意知者也。以命门为辅。命门,气之所从生,乃一身枢纽,宰相 也,传君之令也。以头倡率手足。头为众臣中之主事者,为总督元帅,钦差大臣之类,皆是也。手足庶尹百持事之类也。故每一势之操纵收发,心先,命门为次,头又次之,手足则次 而又次之。神动天随,纯任自然,若一矫揉造作,则凿矣。操纵在手,变化从心,随机而动, 人力不与(《甚氏武技书》)

 

第二十八节借行气借行气者,借人之气方行而打之也盖彼之势既发,已近我身,尚未落点,我即趁此机 会,发我之势,彼欲退不能,欲拦不及,再无不妙之理。若稍前,则彼尚可退回;稍后,则我 已吃亏。所谓后发先至者,此也。如此,则迎机赴节,随时得宜,不患技之不高矣。诸家所 谓将计就计,借力使力,不外此诀。所谓惊战计,正于此时用之。 (《甚氏武技书》)第二十九节论正气志一撼动正气,气至动志,磨砺持志,善养浩然之气,刚大充塞天地,人之赋性禀受,辗 转悟寐思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费而隐兮隐而费。天地正气集吾中,盛大流行遍充, 孟氏所谓浩然者,更有何气比其能。 (《甚氏武技书》)练眼解诀灵活平直寸分清,团威准猝急开明。舒和骄慢休形色,诳诈随流注宰精。

灵者,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活者,不呆不痴,如水澄月朗,则目中不致疏误。平者,眼光平出,不偏不滞,如露含珠,一片天机,目无停碍也。直者,上视眉间,中视齐项,下视齐带,此为三关。上关胜负之机,强弱邪正、善恶奸 诈之所从出,招所由变,欲左者虚其右,欲上者虚其下,约之前后、进退、起伏、攻守、刚弱、 奇正皆如之,盖人通病,能融化者乃人妙矣。中关看其横斜、曲直、钮跨、腰腿、动止、手肘、 起伏之枢,下关看其引诳之变,跳跃之机也。故三关当熟看清明,方为妥也。寸者,乃酌其神式器(用)与身之灵否,当用分、寸、毫、厘,四者之力;使用何等力量 制他,为得其宜也。分者,是二人对手,要分清认明来去门路、身法熟灵、神光熟强,以及迟速诈诱,皆宜 洞悉,以为应变之权也。清者,眼光清白,忌昏散。非素有静工,安得如是也?团者,精神凝聚、展转如心。精定神稳,则应猝出乎自然,如处无事。无怯则神圆, 无轻则防密,无傲则气平,无形则变速也。威者,神足严而可畏、光能射入、神能御乱,使人无隙可乘也。准者,视斯明,不迷当局,故身剑皆完,始得其妙也。猝者,二目含光,血气之勇,皆归空化也。急者,目光闪急、如线穿空,剑贯重甲,清利而直锐也。开者,是对面先看他,是某门技能当用何法致他也。明者,明来由悉他式、详情之忌。取其性偏,或骄之、怒之、惊之、疑之、吓之,以取 其猝忙失机也。抑或以所喜顺击之,皆可也。舒者,临阵不屈也。和者,和容悦色,内隐明鉴、外无贪心也。骄者,在我无常形,能使敌人易生骄矜之气,便可随其骄以取胜也.慢者,在我以无形示之,彼疏慢之心遂起,再随所慢以击之也。休者,神光照彻,上下左右前后不息也。形者,临阵不改常形,不因乱而神摇也。色者,万物其形、众缘和合。诳者,引其入境,以计胜也。诈者,防己之害、察彼之病。若诈之,伊坦然,切勿妄动也。反是者,可取也。更有 诈之假动者,形式虽动,而神意安舒,此等必三诈之,虚实自见也。随者,随其神背向变化之机也。流者,目圆朗无缺欠者也。工夫到此,则另有一番气象。人见之,可畏而不可测, 避之而不敢凌也。注者,神光普照、遐迩不遗也。宰者,视有准处,身不轻动也。精者,乃夙习功深,精华结聚,久则目光远注不疲,而耐久也。又要诀曰:一精气神, 二刚柔力,三遐迩相当,四阴阳相济,五剑逢双刃与双锋,皆指其展转灵根;若敌大刀共大 战,来回紧急隙间攻。前所云六字诀,传列于后——提催灵闰(音按)妙工。

(《混元剑经》)第三十一节 比武较技“二十四忌”精义解比武较技“二十四忌”精义解二十四忌不识敌意,轻敌、怯敌,酒后自持,矜张,怕受小 伤失杀敌之机,进众地不择器或远近,理应先敌众近而后及远。不量地势高低、宽窄。运 势歪斜,拳着落处不狠、不征。拳之软硬好歹不择,落拳处乱砍。得手反受人伤,不识何等 拳法。得手不伤及要处使敌负痛反击。不藏身伤人,使敌误中己身。得人不看守余敌;拳 术不合,领马不熟,不审强弱,素不习练,逢人卖弄,轻易比试。拳家言:“捶名心意。心意 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总要知人知己,随机应变拳诀云:“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中处 静有借法,故拳诀言:“百拳之法,以眼为纲。”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拳家的比武较技、实战,古时侯乃关乎生死存亡之大事;现实只关乎 胜败的事。以攻防之道立论,故有“拳者通兵”之说法。即:兵法就是拳法,此乃指两者的 理法通用之义尔。以现实而论,故临阵比武较技,首要尊重对方,尽功夫全力以赴而为之, 方表敬重对手之心意。如何能轻慢藐视对手呢?虽说切磋较技不以胜负为愧为奇,但亦 不能儿戏之以轻慢态度藐视对方。这乃是武行中的礼仪上的忌讳之轻敌的说法之内容。 况且,拳家一致认为,凡临场比武较技犯此轻敌之忌讳者,多武行中的浅薄之辈,皆非出自 师门的贤良之弟子。因为,对于攻防之道自古圣贤有训I:骄兵必败,轻敌者受辱。兵家言: “两兵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两智相遇谋者胜,两谋相遇道者胜(《兵略玄机》)

拳者屈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其气。其握法,以大指尖掐对食指第三节横纹,四指卷 紧握固一齐着力,必使分之不开,击之不散,方为合窍,此乃土贯四德,五行团聚之法也。 其用法亦有四正四隅,合之中宫九法,其气亦非铺满身,落点有一定之处,随势体验,不可 混施,阳平拳下栽者,是指二节领气平阳拳上冲者,中指根节领气;侧拳上挑者,大指二节 领气;侧拳下劈者,小指根节领气。不拘侧平直冲,小指根节二节中间平面领气。明乎此, 余可类推矣。

浏览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