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人物志》,36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人物志》,34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③三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三穗县志》,599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人物志》,28〜29页,货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④贵州省台江县志编察委员会编:《台江县志》,687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⑤贵州省台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台江县志》,691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⑥货州省剑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剑河县志》,1084页,贵阳,货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人物志》,52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⑧黄泽:《中国行民族英杰》第六卷,43页,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⑨货州省雷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雷山县志》,746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人物志》,46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续表




































人物武功表现
包大度 (? —1872)苗族农民起义将领。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包大度,不但善于打游击战、运动战、伏击战,而且也很会打攻坚战、阵地战。既有身先士卒,敢打敢拼的军人气魄,又有运筹帷握,多谋善断的大将风度。在包大度起义的十七年浴血战斗中,同治八年(1869年),他一手组织、指挥所取得的黄飘大 捷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组织、指挥才能①
田瑞龙 (? —1856)农民起义将领。自幼性格倔强,喜于使枪弄棒,先后从师铜仁武举徐廷杰和梅宗鼎,获两人赏识,因为勇敢善战,被誉为赵子龙,曾被吴苟劳、徐廷杰授为元帅“蜀汉五虎大将军”
岩大五 (1836—1871)苗族农民起义将领。武术高强,善刀术②,从师于台江革一田坝村犁树坳的九松。九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武师,很多人都向他学武,人称“百人敌”,张秀眉、杨大六、李洪基等也从师于他
张凌翔 (1800—1864)回族农民起义领袖。自小随张开柱习武,到20来岁时,已是一个身高力大、精谙武艺的小伙子。他不但力气大、武艺高③,而且为人刚直,仗义勇为,因此很受人尊敬,名声远传,很多人远道而来,请他传艺
李文学 (1826—1874)近代彝族农民起义的一位杰出领袖。咸丰十六年(1856年),率彝、汉等族农民在弥渡起义,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④,后正式称大司藩⑤,成为杜大元帅属下的卓越将领⑥。李文学的军队先后参加了蒙舍之战、镇南之 战、镇南鹿城之战、景东之战等19次大小战斗。在红崖战斗中,李文学身先土卒,直冲敌营,亲手捕杀了清军的一个统帅⑦
马连升 (? —1864)IE族农民起义领袖。自幼习武,深谙拳棍之术⑧,足智多谋,行动尤其敏捷。因他武艺高强,当地回族“奉之为谋主”⑨
马文相问族农民起义将领。祖辈武林相传,他18岁时已练就一身好武艺⑩,英武行侠仗义解人危难。“咸同滇变”为桃巨三营主要武将,在交战中因武艺高超,所向莫敌,威震四方

① 成文魁:《包大肚》,载《货州文史丛1寸》,1986 (1)。

② 贺国鉴:《岩大五传》,载《贵州文史丛刊》,1984 (2)。

③ 滕雷):《张凌翔领导的网族白旗起义》,载《贡州民族研究》,1988 (3)。

④ 澹泊:《中国名人志》卷12,北京,1539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⑤ 武职中最重要的为大司。大司是带领大军冲锋陷阵、镇城防地、独当一面的主将,职位与大都督相当,仅次广大元帅。大司名号多达40多种,分授给六七十人。

⑥ 叶桐:《杜文秀起义。李文学起义》,载《同族研究》,1991 (2)。

⑦黄泽:《中国各民族英杰》卷4 , 236 - 241页,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⑧ 纳':珍:《咸、同年间迤东地可族抗洁概略》,载《云南同族社会历史调查》(四),81页,北 京,民族出版社,2009。

⑨(清)李景贤:《沾益州志》卷五,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刻。

⑩ 马恒丰:《泸西县桃17三首回族历史调在》,见《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用》修订编辑委员会编:《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在》(三),76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续表











































人物武功表现
杨先芝 (1838—1871 )回族农民起义将领。杨先芝白幼身体健壮,爱好武术,练就一身武功①, 胆略过人,性习打抱不平。在杜文秀领导的起义军,因作战勇猛,被封建威将军
李国纶 (? —1874)大理起义军首领大司空,守腾冲10多年,本领高强,亲自作战,以少胜众。杜文秀死后,李国纶仍在腾越坚持反清斗争。论者称李国纶“仁、 信、智、勇、严、兼而有之”,“其忠贞亮节,尤足以彪炳青史。”②
马敏功 (?〜1872)叫族农民起义统帅。聪明机灵、武艺超人③
蔡发春 (? —1861)问族农民起义将领。形貌瑰玮,臂力过人。沉勇有大略,常习武事,舞关土刀七十二合而色不变,由是人皆以“七二”呼之
李学东 (1826—1876)李学东是哀牢山的一名骁将,他勇敢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土卒,给清军以重创
杞彩顺 (7 —1859)杞彩顺是哀牢起义军中资格最老、战功显著的将领之一。他从小爱好习武射猎,劳作之余常勤学苦练,身强体壮,武艺超群。他作战英勇,以 “剽悍”闻名全军,令清军胆寒,给清军予重创,立下无数战功。据民间故事传说,当年清军及团练,只要一听说“杞老二”杀来,都远远躲开, 畏其“犷悍”,称之为“小霸土”④
以政 (1820—1871)清代哈尼族农民起义领袖。好学武,善骑射,为人正直勇敢,行侠仗义。 在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中被推为夷家兵马副元帅,坚持与清王朝殊死斗争十余年,建立了不朽的英雄业绩
潘名杰 (1831—?)贵州咸同农民起义中的苗族起义军首领。身材魁梧,习武功⑤,智勇兼备,尤善骑术
蓝朝鼎 (? —1861)清恩安县(今昭通市)人。身材高大,体格魁梧,性格豪放,处事果断,为 人正直,不畏强暴,精于武艺⑥,爱打抱不平,扶危济困,为乡人所推崇

①云南省禄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禄丰县志》,770页,昆明,公南人民出版社,1997。

②罗尔纲:《太平天国史》,264页,北京,中华书局,1991。

③地方志编舞委员会编:《建水县志》,757〜7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4。

④ 黄泽:《中国各民族英杰》卷四,242页,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⑤ 贵州省麻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麻江县志》,823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⑥ 昭通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昭通地方志》,354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由于武功杰出的将领众多,本节只选蔡发春、杨荣两人作为个案分析。

蔡发春,云州回族,形貌魁伟,臂力过人。沉勇有大略,常习武事,舞关王 刀七十二回合而色不变,由是人皆以“七二”呼之。性倜傥,广交游,乡里青年多亲之;尚任侠,能济人之难,见不平事,必助弱锄强,不计己身之安危。蔡发春父蔡黑老,长兄蔡遇春,弟得春,皆武勇善战,数十人莫能敌也。后俱为起义军将领。蔡发春为回民起义军之著名将领,深明韬略,骁勇善战,其战术多变,常以百里奔袭,猛扑猛打,使对方仓皇失措,防不胜防。故其纵横滇西二十余郡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①每战必身先士卒,军将皆无敢后者,将士伤病,必躬亲慰问,为之裹创抚痛,赏罚严明,是以人皆效命,所向无敌。与大司藩李文学合作,三败清军于云弥之间。歼褚克昌之劲旅,不仅人和取胜,亦因地制敌之超人战略有以致之!

杨荣,杜文秀大理政权主要将领。文武双全,性豪迈,广交游,有众望,被推为大爷。虽非文武官吏,然亦一呼百诺,声势赫然也。拜荣为骤骑将军,统兵略取附近州县,立功甚多。咸丰七年丁巳(1857年),率大理衍义军随扬威大都督蔡发春征蒙化,继取景东、助缅、顺云、保山、云龙、腾越等地,荣披坚执锐,所到克捷,为发春所重。每临大敌、攻坚城,必以荣为先。发春殁,与诸将并肩作战,收取迤西各郡县,战功卓著。“杨荣才略出众,勇冠三军,殊难力敌。”谋勇兼备,治军严肃有威。令行禁止,违者虽将军、都督动辄斩首,不少宽减。是以率十万之众如一人,指挥如意,每破大敌,克坚城,所向有功。庚午岁(1870年)孤身脱走,率兵再战,数月之间,败清兵数百营。追奔逐北,清营兵将闻风而溃,使苍洱局势转危为安。杨玉科《从军纪略》谓:“不知沿途收集之兵,本惊弓之鸟,闻杨荣兵至,皆惧而逃。亲兵亦为所动摇,随之过半。是夕余枕戈卧守营门,不许一人出入。漏将尽,巡视营中,只余文案营务数十人, 始知余遏于前,兵遁于后……”此于敌将眼中知荣作战,骁勇绝伦,实有先声夺人之势,一时名将,无其匹偶。每战必亲率其敢死队为先,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大有张辽合泄破吴、薛仁贵纵横辽东之概。②

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作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我》, 84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②引自《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在南回族社会历史调行》 (一),160〜163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浏览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