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员在完成各种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劲力取决于速度力量的发展水平。由于 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它的提高受速度和力量两种素质的制约,因此可以通 过改进技术,提高动作速度、发展相应肌群力量的重复练习来发展力量,’如重复进行剑的腕 花、枪和棍的舞花等。练习时,应该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并逐步提高最大用力和最大 速度的持续时间和增加重复次数。在进行不同结构的动作练习中(组合动作),应要求动作连 贯、衔接紧凑、协调自然,充分表现出完成动作的劲力,以利于速度力量的提高。在武术专项力量练习中,也要注意静力性力量的培养。静力性力量练习对完成某种静态 姿势(如定势动作)和保持某种静态姿势(如平衡动作)作用较大,尤其对专项力量的发展,是 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可采用等长练习的方法提高专门静力性力量,但长时间、大强度的等 长练习是不适宜的,应采用动静结合的练习来发展专门性力量。速度速度素质是基本素质之一,尤其动作速度,是充分发挥武术技术动作的保证。处在生 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较大可塑 性,有着良好的生理条件以适应速度性的训练。据有关资料表明,男子8〜13岁、女子9〜12岁时速度素质提高最快,是发展速度素 质的“敏感期”,应抓住这一时期,给予适宜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快速能力,以适应竞 技武术运动对速度的要求。发展一般速度素质的途径速度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位速度。发展一般速度素质,可通过 如下途径:通过信号刺激,庆展女您速杀 武术竞技套路运动不需要复杂的反应,只需要对已 知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即简单反应。但反应速度的快慢和动作速度有直接关系,因而,通 过简单或复杂的信号刺激,提高反应速度,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例如,运动员通过集中 注意力,结合突发信号(口令或者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以提高反应能力的练习,如报 数一追逐游戏;根据教练员手势做出相应的步法移动、冲刺等。在进行反应练习时应逐 步增加练习难度,利用各种强度适宜的信号综合刺激、动员更多的感觉,如听觉、视觉和运 动觉参与活动,以提高复杂反应速度的能力。进行反应速度练习时,信号刺激的强度必须适宜,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反应速度的提 高。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不宜过多,方法要多样,以保持运动员的练习兴趣。发展劭作速u频率是影响速度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提高动作频 率,有助于速度素质的发展。发展动作频率的练习一般采用田径跑的练习方式,以重复训练 法和变换训练法为主。如高抬腿跑、顺风跑、下坡跑、15〜20m的疾跑、变速跑和各种跑 的接力游戏等练习,均可用以提高动作频率,发展动作速度。在采用已熟练掌握的跑的练习 来发展速度能力时,应合理地控制动作节奏。从发展动作的快速能力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练习方可奏效。但为了避免“速度障碍”的出现,应控制最大速度的练习次数,采用快慢结 合的速度练习方式,即以慢-快-最快-慢的速度节奏进行动作速度的练习,或以走-跑- 疾跑-中跑的节奏练习。这种以不同的节奏和频率完成动作的速度练习,可以培养运动员轻 松协调地完成动作的意识,使其在快速运动中注意放松,克服肌肉紧张和心理紧张,达到动 作轻松协调、富有节奏感。或换钝俅条件,/展快速力步速度的提高有赖于快速力量的发展。在对14岁以后 的运动员进行速度素质训练时,应在继续培养和提高用力协调性、动作频率和动作速度的 同腿,逐渐加强快速力量的训练,以提高快速能力。在进行快速力量练习过程中,可穿 插一些轻松跑、上肢的抡绕和一些柔韧性及协调性练习,以克服肌肉外阻力,提高速度力 量的练习效果。快速力量训练仅仅是为提高快速能力而采取的手段之一,另外还可通过增加 跑的距离,如60m、100m以上的加速跑来发展速度力量。由于儿童少年心肺机能较弱、 无氧代谢供应能量和负氧债的能力较差,所以,在速度训练中,不宜进行时间过长的快速练 习,要保证固定的间歇时间,确保得到充分休息。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800 m变速跑对于发展武术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十分有帮助。变换训练必须目的明确。为达到预想的效果,应在进行重复训练和间歇训练的基础上 适当采用,变换训练多在准备期采用。专项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对专项速度能力的培养愈益受到重视。专项速度素质 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或影响着技术水平的高低、竞技能力的强弱与比赛的胜负。速度能力 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即完成单个动作和若干个连续动作(组合动作)的速度。专项速度素 质训练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单个劭作或列及复校 根据武术技术动作的速度表现形式,单个动作速度一般可分为 屈伸动作速度(如一拳一脚的动作速度)、摆动动作速度(如各种抡拍掌或绕环动作速度)、旋 转动作速度(如围绕身体纵轴或横轴的旋转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主要指步法动作速度)等。 各类动作速度的提高,可分别通过专门的系列重复练习的方式,以达到最大速度,建立专项 速度储备。练习时,一般选择主要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并已熟练掌握的动作,在不破 坏正确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发展速度的练习,要求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动 作(或重复动作),并力求动作发力快、力点准,尽量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如以最快速度完 成若干次抡拍、拍脚、踢腿等。在练习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变形,应马上停止练习,变换 练习内容。也可采用变速的系列重复法,如利用枪、棍等器械做舞花动作。发展专项动作速 度能力时,可采用由慢-快-最快-快-慢的交替重复练习。对动作速度的要求,要逐渐 达到最快并超过平时的习惯速度,使动作速度的提高通过专项技术动作表现出来。在进行 快速动作练习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有较高的兴奋性,因此,速度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 半部分。为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可采用比赛法等形式,并不断变换练习的部位(上下结合) 和练习的内容(徒手或器械),掌握合理的练习时间。重复次数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动作速 度的提高。秦件对派练石位条件刺激练习法,是武术快速能力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条件刺激就是给运动员一个已知的信号,如击掌、口令等,使其按信号改变练习的速度或 节奏。武术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还表现在快速完成若干连贯动作的速度——组合速度。发展 组合动作速度,要在熟练的基础上,从培养连贯能力入手,把突出动作紧凑和连贯快速的 动作组合筛选出来进行组合速度练习,逐步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加快动作转换速度或加 快完成技术动作的节奏。为提高训练效果,要提示哪些组合动作该快、哪些地方该加快完 成动作的速度、哪些步法移动该加快,并且在练习时给以信号刺激,使之建立组合运动的 表象和节奏感,以获得最佳速度练习效果。更耳弑木劭作,胡龙劭作速盘 武术运动员专项动作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 善的动作技术。只有正确掌握合理的技术要领,建立良好的相应肌肉运动感觉,使肌肉紧张 一放松交替、灵活快速,最大限度地减小肌肉工作的阻力,善于轻松协调地完成动作,才能 够充分发挥已有的速度能力。耐力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长时间活动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武术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 体力来适应不断增长的训练负荷,为专项耐力的发展打好基础。耐力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 为主,练习时要适当控制负荷,最大可能地建立有氧耐力储备。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的基本方法一般耐力与年龄一齐增长到某一点以后,年龄增加耐力则下降。根据文献报道,有训 练的人最大耐力较最大力量出现得稍晚一些,女子一般在20岁,而男子则在20岁或更晚 一些。运动员一般在13岁以后应继续提高有氧耐力水平,并逐渐增加无氧耐力训练,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对无氧耐力训练的要求。发展一股耐力素质,可采用如下两种基本方法:速篌荆秣碓发展耐力素质通常运用连续训练法,如运用匀速持续跑的练习发展有氧 耐力。并通常以脉搏频率作为指标来控制练习的强度,一般认为,心率在130〜170次/min 为适宜状态,运动结束5 min后应恢复到120次/min以下也可采用变速持续跑,如400 m变 速跑和各种长距离变速跑发展有氧耐力,心率指标控制在120〜140次/min、140〜16Q次/ min、160〜180次/min对发展有氧耐力效果较好。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时,还可采用各种 游戏或球类活动。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要根据武术项目对无氧耐力的需求,选择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 形式。如采用短距离跑、400 m变速跑等。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练习的负荷强度要随 之增加直至最大。同跌利秣族是指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严格按照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在机体未 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进行练习的方法。这是发展耐力常用的训练方法。练习的强度为 75%,心率为170〜180次/min,间歇时间由长而越短,重复次数逐步减少。如100m、200 m、400 m间歇跑等。
浏览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