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德的主要内容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是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长久屹立的;一个没有自己独特道 德精神的民族会是一个丧失民族灵魂和内驱力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德中的一些内容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 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武德的基础上,我们要以科学的理性和自觉的精神对传统 武德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批判性地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起符合社会 发展需要的新武德。爱国爱民、见义勇为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集体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也是武德 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它是人们为 祖国建设而奋斗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建立起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要时 刻牢记不能做出有辱国格、人格的事情。当集体和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时,要奋 不顾身、见义勇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祖国受到外来侵犯时,更应万 众一心,同仇敌悯、为保卫祖国,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统一英勇奋战,直至献出自己宝 贵的生命。尊师重道、团结互助自古以来武术界非常重视尊师重道。尊师就是尊重师长、前辈,不仅是要虚心聆听教 诲,珍惜师长、前辈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更要认真实践,勤修苦练,持之以恒。重道 就是尊尚武道、爱好武术,注重德艺兼修。在行为举止上要谦和礼让,不得有傲慢行为; 与人交往要和顺温良、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在学习上要“以武会友",互助互帮, 取长补短,勇于探索,共同提高技艺水平。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古,武术就具有极强的实用技击价值。故武术各家各派都对用武进行过严格的规 定,提倡习武者以修养身心为宗旨,以自卫为信条,反对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少林十 戒中就有“以慈悲为主,宜济危扶弱,不可逞强凌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出手,即使 与人交手,也只能点到为止,绝不伤害,不到万分危机绝不许用险招。《罗汉行功短打》 序中说:“兵刃之举,圣人不得已而为之,而短打宁可轻用乎故即不得不打,仍示以 打而非打不可之打。”并在“十戒”中进一步具体强调“勿自恃豪强越理犯分,悖逆争 斗,致于人怨而犯天谴“横逆相加只可理说排解,勿妄动手脚。即万不得已,亦须 打有轻重,宜安穴窍,免致伤人“无故不可对手,好胜莫与交锋,即逼迫难已,宁 拜下风。”而对于“遇孤弱无主之人被人欺逼太甚,不妨代为出气,然亦须有分寸,斟 酌行之。”《少林拳经拳法备要》则指出:“拳法者,卫身御侮之善术也。”强调“卫 国保身方可用,持强逆理莫欺人。”而以太极拳等为代表的所谓“内家拳”,更是“主 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据《清裨类钞•技勇类•甘凤池》记载,甘凤池在一次途经山东济宁时,有武林 高手李公子想与甘凤池比试武功。宾主见面相互低首折腰作揖时,李公子起身飞起右腿从 甘凤池头顶闪过,甘凤池假装毫无觉察。过后甘凤池遣小童送去一个小纸包,里面包有一 绸布片,正与李公子裤子颜色一样。原来当李公子飞腿时被甘凤池用极快的手法掏了他的 下裆。此举表明甘凤池很讲武德,他把即将发生的一场争斗化为展示自己的功夫,既达到 教训对方的目的,又不使对方太过难堪,不伤和气,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关心社稷民生,重视民族、集体、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及 “夙夜在公”、“以公灭私”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古代武术强调自卫绝不是说练了一身的 好武艺就是为保住一己的身家性命。相反,在“大义当前”就应“至死不顾”,“以 武技之能,行道德之举,以武卫国,为民除暴擒匪,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精 武会训》中规定“凡我会员必须以仁爱为怀,服务为旨,以我所有,助人所无,牺牲 个人之力量,以求造福于人群。”“凡吾习武弟子,必应国召,为民除害,为国拒贼, 保卫国家建设和民众利益所以,各门各派也都提倡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匡扶正义、 厚德载物,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止戈禁暴如少林寺僧人跋涉 千里参加抗倭战争,义和团勇以血肉之躯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家、爱 民族的传统精神。而万籁声《武术汇宗》之“十愿”的誓词,其内容根本就是习武者 的正义宣言。中央国术馆也曾把“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武德规范。从上述传统武德规范中可以看出,尽管传统武德规范有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 是,其中有些情操和品德是值得称赞的,尤其是在择徒时以德为重、不“量财施教”的 精神值得我们思考。事实上,在授徒习武过程中,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非常注重 “躬行践履”,并把武德教育与授艺习武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习武者所必须肩负的社会 责任与义务等,这些传统武德规范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 因此,我们社会主义武德规范应该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批判继承、 吸取我国历代武德规范中的合理因素的结果。武术的攻防格斗技能是一种实用技击技术,它既可用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保家为 国、锄暴安良,也可能被用来逞强斗狠、行凶作恶、欺压百姓。.因此,遵纪守法是 习武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不断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奉公守法,依 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维护法律的威严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勇于同违法乱纪行 为做斗争。平时言行举止要端庄大方有礼貌。待人处事要热情诚实、和蔼可亲。衣着要整洁得 体。在习武与社会交往中要严格遵守武德规范,充分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 德素质。武术的礼仪规范礼仪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它既为人们的行为设立了标准,又为人们的行 为指明了方向:。礼仪使人们学会约束自己,也使人们知道该如何约束自己。礼仪是人们的 行为准则。知礼行礼是文明的表现,受到人们的赞誉与尊重。反之则是野蛮的表现,会 受到蔑视与谴责。中国古代武术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的礼节规范,不论 是以武会友,还是比武竞技,总是先行礼再开拳,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所行之拳礼依 据习武者的身份、场合等不同,有不同的礼仪选择。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一套武术套路竞赛的礼仪规范:葩基孔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高与胸齐, 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 cm。抱拳礼的具体涵义:①左掌4指并拢表示德、智、体、 美齐备,拇指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不以武作 乱、滋事。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抱圆表示五湖四海皆朋友,以武会友,谦虚团结。③左掌为 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修,虚心好学,并请前辈、师友指教。葩力札 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抬起使刀横于胸前,刀刃向上;右手成掌, 以掌心附于左手拇指第一指节上,高与胸齐,两手与胸间距离为20〜30 cm。持枪(棍)札 并步站立,右手持枪(棍)把段(靠把端1/3处),屈臂置于胸前,枪(棍) 直立;左手成掌,附于右手拇指第二指节上,两手与胸间距离为20〜30cm。运动员若持双器械,应将器械交一手执握,行抱刀礼或持剑礼、持枪(棍)礼;若不 适合行礼时则应两手持器械面向裁判长立正行注目礼。其他器械参照以上各种礼仪执行。噩然札当检录员检查器械里裁判长要求检查器械时,若是短器械,运动员应使器 械朝下,将器械竖直送给裁判人员;强是长器械,运动员则应使梢(尖)朝上,将器械竖直,递 给裁判人员。加强武德自我修养习武者的武德自我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武德自我修养即武德自我养成,就是通过武德 的培养,形成正确的武德观念,并能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 自我改造,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有良好的武德行为规范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武术人才。武德 自我修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学习,提高武德认识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以及武德理论的学习,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思 想基础。认知是人们行为的前提。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人们道德行为的判断力, 以及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许多习武者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 现实社会中还存在各种不良现象,一些不道德、丑恶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习武者 道德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训练、生活中 严格遵守武德规范,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在习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武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社会对习武者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内化为习武者个体自 觉的道德要求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一 “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自 我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特别强调“为仁由己”的道德主体精神,认为“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道德应当是人们的自觉行为,只有凭借人 们的道德觉悟,凭借人们良心的自律,道德对人们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社会作用才能充分 发挥出来。
浏览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