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构建对武术国际传播的理论和实践都有 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较为详细、科学地分析传播的过程。武 术国际传播过程应包括七个主要因素:武术国际传播者、传播内容、 传播途径、传播过程的阐释、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以及传播环境。它 们虽然是客观存在的、构成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环节),但一直没 有被充分认识和指明。这是我们通过对武术国际传播现象进行系统 地分析和梳理得出来的。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关于武术国际传播的 研究具有片面性和随机性,不能对武术国际传播问题有一个明确的 认识。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建立,使人们对武术国际传播各个 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人们心目中原本比较模糊的武术国 际传播现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武术国际传播模式还较为明确地界定了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的领 域,即从七个基本要素入手进行分别或全面的研究,这使以后的研 究目标更加明确。比如,关于奥运会的武术设项问题,就可归于武 术国际传播的内容里面。又如,举办国际武术节、国际武术博览会 还有国际太极拳年会等,可以归入传播的谋略和技巧方面。

另外,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建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决 策提供依据。模式的建立使武术向国际传播的各个环节变得简洁明 了。政府部门在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模式的主要要素 安排工作,使武术国际传播能够有系统、有阶段地进行。

结语

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研究只是一个开端,很难说具有完 全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更不能说具有完美性。其建构的最主要的结 果也可能只是抛砖引玉,但其价值和意义是肯定的。随着武术国际 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开展,一定会建构起更加符合实际的基本模 式。这就像包括武术在内的任何一个学科一样,理论的构建和充实 总是不断变化并在变化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我们相信,今后武术传 播模式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这对武术理论建设是非 常重要的。具体的传播模式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问世。比如说,太极 拳就会形成独特的国际传播模式。

■武术的传统特性与奥林匹克运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中国奥运代表团中的武术表演队震撼 欧洲,是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声呐喊;46年后的1982年全国武术工 作会议,正式吹响了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号角。1990年国际武术联 合会正式成立,为武术推向世界在组织上更加有了保证。此后的10 多年间,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竞技比赛,武术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1999年6月,国际武术联合会 被国际奥委会单项协会组织正式接纳,武术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 阶。一时间,武术能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进入奥运会成为人们普遍 关注的问题。时光进入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武术能否 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当今规模空前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核心, 并主导着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潮流,是直接体现各国综合实力、提 升国家形象的国际大舞台。因此,起源于古老中国的武术能否抓住 机遇,进入奥运会,不仅是武术自身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 我国实现体育战略目标的需要。由此,本文将从武术自身的文化特 性以及它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比较出发,对武术套路能否进入奥运, 如何进入奥运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武术套路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 途径。

鸳武术套路与奥林匹克的比较

武术套路竞艺性与奥林四克竞技性

“任何历史文化总是在一定类型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 的。”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文化精神的塑造必然相异。 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与历史上许多原始民族一样,古希腊 人对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属性早有所认识。古希腊 哲学家赫拉克得特说:“斗争就是正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 消灭的。”普罗塔戈拉则更为明确地指出:“人们之间在力量上是不 平衡的。只有强者的力量,才可能和应当构成政治权威的基础,进 行政治统治。所渭强者,当然是指在竞争中取得优越地位的人。”由 于不同于东方的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古希腊人的竞争精神 更加强烈。希腊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土地贫瘠,多数地方不 宜农耕。但是三面临海,交通便利,特别适合于扬帆航海,因此,海 上商业贸易与对外交流在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航海商业贸易等活动培养了古希腊人勇于竞争冒险的性格,直 接强化了古希腊人“在生活一切领域追求最高成绩”的竞争精神。 奥林匹克是古希腊的文化产物,竞争精神无疑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主 要内容之一。

与此相反,古代中国属于内陆型国家,发祥于黄河流域的华夏 民族自古“以农为本”,适宜的气候、富饶的物产使这片土地上的人 群满足于男耕女织、各属一隅,恋眷本土,安于里井。由于这种特殊 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一直没被干 扰中断,中国武术便在这块相对封闭、延续不中断的板块上产生、发 展起来,并深受农耕经济孕育的和平大一统文化影响,形成了普遍 的民族心态:求稳怕乱,不提倡竞争、冒险和开拓。“重文轻武”的社 会风气、儒家仁礼观念的极度尊崇,“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逐渐 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竞争天性。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大环境 的影响,练武者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传统哲学的规范、约束, 无不使武术固有的外向竞争精神转为内向,表现出种种竞艺性的特 性,与西方奥林匹克中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有明显的 差异。

这种差异难道说与奥林匹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吗?

其实不然,竞艺性也是一种竞争的表现形式。在奥林匹克总体 精神倡导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也在不断地充实, 更体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世界性。所谓竞艺性的体育项目在现代 奥运会中也有一些,比如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武术套路 类同于这些项目,在竞艺的同时也进行着竞技,体能与艺术的完美 结合是这些项目的共同难度与竞争焦点。这种双重的竞赛较量形式 充实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以搏斗技术为本原的武术套路应该努 力走向奥运会,正如列宁所说:“国际的文化不是无民族的,谁也不 曾要求纯粹的,不是波兰人的,也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俄罗斯人的 文化。”

武术套路的教育价值与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

分别起源于东西方的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尽管由于不同 的生存环境,在具体的精神内涵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但却都具 备教育与文化的价值,而表现出某种相似。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和人 生价值观对古希腊奥运会的产生以及传统和精神的形成,有重要的 影响,它是古奥运会产生的文化心理动因。而且古奥运会的比赛项 目大多来自希腊教育制度的体育内容(赛跑、跳跃、掷标枪等)奥林 匹克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身心完备、能文能武,具有健康的身 体、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具有开拓、进取、务实精神的青年。在奥 林匹克主义中,文化被置于与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加强了竞技运动 的精神价值,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 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境界。

武术套路也讲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尚武重德”。古 代商周学校的“射、御”均为武士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奴隶主贵族子 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武术套路不仅 有丰富的哲理,在技术的传授中也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武德 成为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 习德”等,通过武德的学习,规范习武者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教育的 目的,据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 的价值观念中,“教育和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一种近似残酷的技 击术,却成了人们修身养性冶德的良好途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说明蕴含有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武术套路有着独特的文化与教 育价值,它与倡导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

霞武术套路走向奥运会的几点思考

张岱年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 化相接触,便易走入衰途。然而虽衰,却因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 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 以因受刺而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 险。”(1996 )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民族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之辩证关系。武术套路在即将走向奥运会的同时,也面临 着既要有发展,要有与奥林匹克相适应的自身改进,又要继承与保 持民族特点和风格的独立性。为此对以下几点作出讨论。

浏览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