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审美价值,同样使其在世界体育项目中独领风骚。世界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形成了各自的技击术,其 形态和发展历程则大同小异。唯独中国武术这一技击术形成了与世 界各民族迥然不同的套路运动。它的形成无不与中华民族不求其 表,重在其里,追求蕴藉内秀的性格有关,与淡化竞争意识和技术 艺术化倾向有关,同时也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众多艺术 形式形成的文化景观有关。因此,武术与中国文化在长期的相互渗 透、借鉴、融摄之中,形成了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武术套路运动较

集中体现了中国武术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情趣。

世界上不少竞技运动项目也很富有艺术性和审美特征,诸如艺 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这些运动项目侧重于动作的规范、均衡,强调 舒张的形态美和动作连接的节奏韵律美。武术套路运动则从整体 艺术观出发,更侧重于整个套路的意境之美。它将套路中的动静疾 徐、起伏转折、抑扬顿挫、闪展腾挪、虚实进退等,在对比中求得和 谐统一;武术套路运动与精、气、神紧密相联,并以诸多动物形态象 形取意,表达一种一往无前、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和艺术境界。武 术套路使情技交融、神形兼备、离形得似,融入攻防技术之中。思境 相融,既源于攻防格斗之技,又高于攻防格斗的真,成为一种既赏心 悦目,又愉悦自身的艺术享受。

学健身价值

生命在于运动,当今的体育运动大都具有健身功能是不言而 喻的,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倡导的大部分体育项目,是从解剖学出 发,肢解人的每一部分,强调了每一部分关节、肌肉的运动与功效。 中国武术则是以整体运动观为指导,首先强调的是人的整体在运 动中与自然和谐,追求与自然的辉映与统一,从而达到锻炼身心 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地球村友谊、和平与进步,是无可置 疑的,而西方的竞技运动方式追求的超越与竞争,实现“更高、更快、 更强”,从对人的健身角度看,未必有益,甚至有所损害。当竞技 运动中出现兴奋剂等舞弊丑闻时,人们开始倡导兴起一种“大众 体育",追求健康之路。从武术的运动特点来说,它更适应于这一 “大众体育”,它的修炼方法讲究既炼内又炼外,既注重筋骨的锻 炼,又强调心神意气的结合,尤其重视运气、营气,这些恰恰是 西方体育项目所不具有的。另外它对人在精神上、情感上的调节, 尤其面对西方现代社会节奏紧张的工作和淡漠的人际关系,诸如 太极拳在悠悠然然之中,能够以适中的运动强度形成良性的刺激。 太极拳可视为一种高情感活动,使人们不仅在肢体上,而且在心 理上、道德上获得健康。这正是武术给人类带来的福音——健身 魅力之所在。

经济价值

武术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增强体质的本身和陶冶 情操的内涵就为社会提供了优质劳动生产力。武术的内容十分丰 富,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进行锻炼;武术锻炼可以 全面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并不需要复杂的场地、设备,这种体育器 械的投入远远少于产出,在一些条件较差,其他体育项目开展较少 的地方,武术就更加体现了它的生命力。

再者,随着国际体育交流增多,武术也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各种 武术表演、比赛、教学和训I练在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同时,也创建了 一定的经济价值。从事武术教学、训练,举行武术表演、比赛,开展武 术咨询、辅导都可以收费,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馆、校的建立,一方 面可以为国家创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武术器械、服装等产品的销售。

武术在经济方面的潜力尚有待开发,根据多年来武术发展的经 验,我们需要把握国际有利环境,抓住机遇,善于在市场上“推销” 自己,在不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开拓新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 益。郑州少林武术节的“武术搭台、经贸唱戏”和浙江省的“公司支 持了武术,武术宣传了公司”等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虽然 这不是武术本身所直接创造的价值,但和武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任何一种体育项目,要想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就必须完善自 己,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技术理论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长期以来以口传身教为主要形式。先人留给我们的理 论不多而科学论证分析就更少。武术文化内涵不乏科学精华,层次 很高,比较西方武技、体育不乏高明之处,然而发展水平不高,理论 大大落后于实践。它的本身既需要科学的论证和揭示,也还有一个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术工作者会同运动医学专家对武术的健身 价值进行了科学测定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术的学术 研究空前活跃,成立了武术科学学会,组成了一支由武术教授、讲 师、教练员、民间武术家和其他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武术科研队伍, 在武术研究院理论部的指导下,展开多方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取得了空前喜人的丰硕成果。社会科学方面,涉及哲学基础、历史 渊源、伦理道德、养生原理、美学特征、兵家谋略、宗法观念、民俗 风尚、宗教融摄等等;自然科学方面,运用现代科学仪器测试,统 计分析和逻辑推理,从现代生物科学等方面探索其健身效果、选材 方法、训练监测、体能评价、心理调控、生理生化变化、运动力学分 析、形态研究等等。有的论文代表中国武术登上了亚运会、奥运会 的体育科学讲坛。一大批武术硕士研究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骨干 力量,武术专著、武术教材相继问世,层出不穷,不断丰富和逐步完 善着武术的理论。

近年来形成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和技术体系框架,使武术的科 学研究和理论建设步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自1959年国家正式颁布《武术竞赛规则》以来,几经修订,不断 引导着武术竞技运动的发展,各省市企业建立了三十余个优秀运动队 和青少年体校训练的体系网络。竞赛由表演赛到锦标赛,由全国比赛 进而全运会及亚运会、世界锦标赛。近40年的不断努力和曲折发展, 确立了竞技武术的完整体系,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

武术作为社会文化形态,一种民族传统形式,具有健身价值和 竞技特征,在完成了向体育功能的历史性转化以后,如何从竞艺性 向竞技性转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改造过程。近40年的实践,使武 术建立了具有可比性的竞赛规则,既保留武术运动的风格,又遵循 了竞技的客观性原则,探索出了一条坚持“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 规格,强化攻防意识,继承发展创新”,体现套路运动“高、难、美、 新”的竞技技术方向。散手运动在经过了 10年时间的试点和探索之 后,也于1979年被确立为竞赛项目,形成了一条“技法全面、快速 灵活、多变巧取、讲究实效”的技术发展方向。

武术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更新,运动员、教练员等级制的推行, 促进了运动员体能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套路、散手的运动水平 得以高度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采取了竞技武术与健身武术两条腿 走路的方针,两者相辅相成;在运动形式上,套路运动与搏斗运动并 行不悖,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地向前推进。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理当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 分,在国际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长期以来,这只是一种梦想。长 期封闭的封建社会下,武术鲜为人知。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 术代表团的表演,仅是一种难得的尝试和呐喊。

当武术在新中国体育中确立了地位,初步完善了它的建制之 后,于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中国武术公开亮出了向外推 广、走向世界的旗帜。一方面,我们确立了把竞技武术推向世界的 方针。多年来,通过制定国际竞赛规则、开办国际教练员、裁判员培 训班,组织国际武术邀清赛,加大宣传力度,使媒体组织纷纷参与, 不仅在亚洲、欧洲、美洲建立了武术联合会,而且在1990年成立了 国际武术联合会,成功地进入了第11届、第12届、第13届亚运会 赛场,还进行了四届世界锦标赛,以及亚洲锦标赛,东亚、东南亚 运动会,欧洲、美洲的武术比赛等。1994年被国际单项体联正式接 纳,目前已拥有84个会员国家和地区。更为重要的是1999年6月 18日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竞技武术作为武术外 推的先导和窗口,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走进奥运会之日将是中国 对世界竞技体育的一份贡献。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体育中的弊端,使 武术健身、防身、修性、娱乐的功能日益为西方认识和接受。不少外 国人怀着对东方文化的兴致,对武术健身修性的热望,对人生价值 的重新追求,纷纷来中国学习武术。我国也多次派出团队、教练进 行宣传、播种和指导,形成了广泛的民间文化交流和体育交流。这 一渠道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武术极其广阔深远的前景。

在当今世界体育的诸多项目中,能渗透于各种领域形态,发挥 从物质形态到精神意识的多方面的作用,恐怕除武术外,没有其他 项目能够做到。当人们发现现代物理学所包含的世界观不能完全适 应人类需要时,最终要有一种体验统一自然和协调生活的艺术。当 西方倡导的体育形态和观念尚不能满足人们社会生存的需要时,自 然需要那种性命双修,德艺兼修的东方体育加以弥补,乃至改造。 中国的国力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还不足以使中国武术的大会与奥林匹 克并肩媲美,然而它丰富的内涵和独具的光彩以及适应人类文化需 求的价值,足以在世界体育之中矗立。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世界文明是一切先进、成熟文明的集粹。 现代物理学带来的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格局是不会永久不变的,事 实证明无限征服自然的势头受到遏止,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报复, 人与人冷酷的金钱关系,都使人们看到机械的世界观将被有机的生 态世界观所替代。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将成为世界体 育的下一个目标。

面对困扰人类的文化冲突、生态危机、人际困境,重新认识东 方文化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富含东方 哲学有机生态观念的中国武术,必将登上世界体育的殿堂,为人们 所瞩目、渴望、追寻。这颗闪烁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必将为人类的 生存与进步、健康与文明作出卓越的贡献。

浏览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