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历史悠久,远在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作斗争时武术就开始萌芽了。它最初以 人类本能活动为基础,并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技能,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成员 为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训练格斗技能而采用的运动方法。人类不仅从自然界中获得了生存发展的能力,而且在人与人的搏斗中极大地发展了武术 格斗技能。'冷兵器时代,武术与军事战争紧密相连。早期的武术主要表现在军事活动中。军事活 动中的基本技术在动作结构、方法上与初期形态的武术基本上是“同源同构”,甚至在一 定时期里融汇交织。商周时期,出现“武舞”,武王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春 秋初期,管仲在齐国招募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众者”(《国语•齐语》)来训练 军队。齐桓公在春秋两季还举行全国性“角试”来选拔天下豪杰,以勇授禄。秦汉以来,盛行角觥、手搏、击剑等格斗形式的竞技活动,甚至出现了刀舞、钺 舞、双戟舞、剑舞等近似套路运动的舞练项目。《汉书•艺文志》兵伎巧十三家中就收 入了《手搏》6篇、《剑道》3 8篇。唐朝以来实行武举制,武术遍及朝野,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元时 期,民间练武已有结社组织出现,如''英略社"、“弓箭社”、“锦标社”、“射弓踏弩社”、“相扑 社”等。也有以卖艺为生的“路歧人”,他们在街头巷尾表演“使拳”、“踢腿”、“使棒”、“弄 棍”、“舞刀枪”、“舞剑”等内容。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出现了 “枪对牌”、“剑对牌”等 对练内容。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的兴旺时期,拳种纷呈,流派林立,形成了包括太极拳、形 意拳、八卦掌等主要拳种体系在内的几十种拳术和器械。有史料记载的拳械就有32式长 拳、六步拳、少林拳、猴拳、内家拳等拳术;俞大猷棍、少林棍、青田棍、张家棍 等棍术;杨家枪、马家枪、六合枪、峨眉枪、少林枪等枪术;单刀、双刀、偃月刀 等刀术;剑术中也有茅元仪《武备志》所记24剑势,以及程子颐《武备要略》中记载 的叉和鞭的套路。近代以来,冷兵器在军事上的地位明显削弱,武术的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竞 技功能得到了很大发展,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涌现了 许多拳社、武士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其中以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 会”最为庞大,以后又相继成立了 “中华武士会”、“致柔拳社”、“武当太极 拳社”、“汇川太极拳社”、“尚武国术研究社”等。这些民间武术团体对国内外武 术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28年,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接着24个省市相继建立了国术馆,形成了一个较 为完备的国术馆体系。1928年和1933年曾在南京举行两届国术国考,比赛项目有拳术、 长兵、短兵、散打和摔跤等。1936年组织了中国武术团旅游出访东南亚。同年,中国 武术队赴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武术表演。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蓬勃发展。1953年 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1954年, 各地体育院系也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武术成为体育表演项 目,并首次试行评分的办法来比较具体地评判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1957年武术被列为 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 则》,并相继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甲、乙组和初级的拳、刀、佥八枪等规定套路 的比赛规则,对武术的普及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武术在各级学校成为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的学校成立了武术协会和武术队, 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还设置了武术专业,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等武术专门人才。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1986年成立中国武术研究院,作为高级学术技术 研究机构,组织武术的学术、技术研究,并与国外武术界开展广泛交流。1994年成立了 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1996年国家批准设立武术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武术普查、挖掘和整理工作,基本摸清了我 国武术的现状,编写出版了《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拳械录》。国家和地方曾多次派武术团、队出国进行访问表演,派专家、学者到国外讲学和工 作,使武术得以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和开展。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成 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自1991年起,国际武联先后在中国、马来西亚、美国、意 大利、香港和亚美尼亚举办了 6届两年一次的世界锦标赛。自1990年起,武术被列为亚 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并于 2002年获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随着武术逐渐成为国际性正式比赛项目,武术不仅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在国 际上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喜爱和支持。经过多次国际大赛的实践,武术已逐步形成 一套成熟、科学的量化标准。可以预言,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良好的运动 项目必将为丰富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为造福全人类作出贡献。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武术运动套路运动集 体 表 演武术运动的分类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编成的 整套练习。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拳术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的总称。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 掌、通背拳、地躺拳、象形拳等等。其中长拳、南拳、太极拳是目前国内外重点竞赛 项目。装桌 是一种以拳、掌、勾为主要手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为基 本步型并由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 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传统长拳包括长拳、华拳、洪拳、炮拳等。现代长拳是 在总结传统长拳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有各种适应不同年龄、水平的初级、中级套路以 及为了满足竞技武术的需要,根据武术竞赛规则规定,结合武术运动技术发展规律而编成的 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太极皋 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搠、捋、挤、按、捌、揉、肘、 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13式。动作轻柔缓慢,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 断,势势相连。较有影响的传统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流派。各 式太极拳又有大架、小架、开合、刚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特点。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原国 家体委先后整理推广了《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及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南宗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拳势刚烈的拳术。南拳的拳种和流派颇多,各 自又有不同的特点。其动作刚劲有力,手法多变,步法稳固,常以发声吐气来助力、助 威、助势。形量桌 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 取了龙、虎、猴、马、鸡、鹑、燕、蛇、鹰、熊等12种动物的动作与形态组成的 一种拳术。其动作特点是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八卦堂 是一种以摆扣步走转为主并包括推、托、带、领、搬、拦、截、扣等 技法内容变换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通莺皋是以摔、拍、穿、劈、钻5种手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拔 搦等八法的运用而生发出许多动作的拳术。其动作大开大合、放长击远,发力起自腰背,甩 膀抖腕,讲究冷弹脆快。彖形秦是一种模拟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和生活形象的拳 术。如鹰爪拳、猴拳、蛇拳,以及八仙醉酒、武松脱铐等。象形拳分象形、取意两种。 象形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取意则以取意动物的搏 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也就赛 是一种以跌、扑、滚、翻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动 作难度较高,技巧性强,套路中常有抢背、盘腿跌、乌龙绞柱、栽碑、虎扑、鲤鱼打挺以及 勾、剪、扫、绞等腿法与动作。其运动特点是高翻低滚、顺势而跌、一气呵成。器械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4种。短器械主要有刀、 剑、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棍、枪、朴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钩、双枪、双剑等;软器械主 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镖等。目前在国内外武术竞赛中,刀、佥八枪、棍是重点竞赛项目 。短器械:刀、剑等长器械:枪、棍等器械双器械:双刀、双剑等软器械:九节鞭、绳标、流星锤等武术器械的分类乃木刀由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等部分组成。运动由缠头裹脑和劈、砍、 斩、撩、扎、挂、戳、刺等基本刀法组成,配合步型、步法、身法、跳跃等动作构 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快速勇猛、激烈奔腾、强劲有力、雄伟剽悍。剑木剑由剑刃、背、锋、护手、柄等部分组成。
浏览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