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书学习套路时,判断方位方向是首要的。这一步弄不清, 就像进了 “迷魂阵”似的,越看下去越糊涂。一个套路通常由几个段落组成,一般都成偶数,奇数段多由右向左进行(以起势前的站立方位为准,偶数段则由左向右打回来;收 势基本与起势位置相同,还回原处。初级套路直来直往较多,中高级套路则要注意动作、步法的迂回转折和穿插。每一个动作所进行的方向, 目前书著中大体有两种标明法。 一种是以东西南北来标明的,在预备姿势时一般定为面朝南,以后所有动作直至结束均按此进 行,无论在运动中身体位置如何改变方向,均按客观方向为准。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容易随 身体位置的改变分不清前后左右;缺点是选择场地受一定限制,必须面朝南开始,东西方向进行; 有些习练者对东西南北分不清,也不便学习。弥补的办法是索性在地面上用粉笔画一个标有东西南北的方位图帮助判断方向。还有一种是按习练者躯干在动作开始前所处的方位为基准,以 此来分前后左右。躯干的方位改变了,它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 也将随之改变。比如身体后转180。那么前后左右与转动前的前 后左右恰恰完全相反。这种标法优点在看图自学时方便些,不受场 地形状的限制;缺点是稍有疏忽,就会弄错方向。因此,在开始每一 动作前,先判断好躯干的方位是否正确,弥补的办法是将书立放于 身后,或者书前放上一面镜子置于身前,都可以使书中的图与自己保持同一方位,再来根据路线和文字做动作就不容易弄错。其中, 要注意文字记述中先转身再上步,与先上步再转身不是一回事,一定要牢记以躯干所处的方位为准。如何认识动作的路线武术套路中的动作路线通常用带箭头的虚实线表示,箭尾为动 作的起点,箭头为动作的终点。虚实线一般左右交叉使用,如右手 为实线,左手为虚线,右脚为虚线,左脚为实线。动作图中的路线是表明由该图的姿势开始到下一图的姿势为止 所进行的动作运行过程。与其相吻合的文字叙述在下一动作中,或者说,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要查看上一幅图的虚实线。因为每一动 作的名称通常以最后的定势为准。有的同学图文对不上,往往是这 个概念未弄清。此外,书中的图毕竟是画在一个平面上,有些要发现纵深方位 的路线,比较难以辨别,看图时要学会用美术中的透视法去看;在两 线相交叉时,要注意是哪条线压在哪条线上。这些情况一定要结合 看文字来判断,以文字叙述为准。建)掌握文字叙述中的规律武术书中的文字叙述一般看起来比较繁琐,因为武术每一动作 常常是“一动无有不动”,手、脚、身、眼都要涉及,方向变化又不规矩,要叙述完整,难免要繁琐一些。为此,掌握文字的叙述规律可以 加快理解的速度。一般一个动作先说身体,再说下肢,最后说上肢。身体动作变 化不大的情况下,常常从略。许多动作在改变下肢动作的同时改变 上肢动作常写明“同时”;若未写明,则应注意哪个先、哪个后,一般 先说者在先,后说者在后,依顺序排列。一个路线较复杂的动作大都分解为几个分动作来说,通常写明 “上动不停”,通常理解为运行路线接续不宜中断;若“紧接上动”, 通常理解为略有间隙,但却不是定势。四肢的细微动作,一般按解剖学中的术语为准。如拳(掌)常标 明拳(掌)心朝上、朝下、朝前、朝后、朝左、朝右,或者朝里、朝外, 都应弄清楚;又如腕、踝关节的屈、伸、旋内、旋外;肩、肘关节的绕 环;膝关节的屈、伸,脚尖的勾、绷、里扣、外撇等等,都要弄明白。不少书中每一动作附有要点。要点一般说明完成该动作的要领 或方法,以及要求和注意的问题。如整个动作的配合,劲力的表达, 节奏的处理,有时会扼要地提示给你。“要点”不可不看,而且要在 反复练习中去体会它。最后要说一点,一个初学者自己看书学会了一套武术是很高兴 的事,但是却不能以学会为满足,武术中有“会——对——好一 妙——绝”的说法,即学会了不等于学好了,学好了不等于练到火候了。何况书中的文字表达毕竟有限,武术中每一动作里包含的用 法、劲法、身法以及内在的精气神的表达,书中是说不清的,靠的是 多练,“拳打千遍,身法自见”,还要靠多看,从练得好的人那里吸收 “养分”,潜移默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拿来作为自学武 术的座右铭,也是可以的。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打拳练武是日日功,“一日练, 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伤害事故是练功习武的大敌,一旦不慎 受了伤,少则几天不能动,多则上月不好练,前功退去不少,甚至成 为隐患,就更遗憾了。当然,长期从事运动,要确保一点小伤没有也 不那么容易。但是,我们应力求不受伤、少受伤。武术运动中常见的伤害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拉伤,如在练腰 腿柔韧性时操之过急、过猛,而大腿后群肌肉有几束是跨越雕、膝两 个关节,压、撕、踢腿、劈叉时强调脚尖勾紧、膝盖挺直,造成雕关 节处被动不足,往往容易使坐骨结节受伤,轻则拉伤大腿后的肌肉 群;第二种是劳损,受伤部位大多在膝关节和腰椎,大都由于长期运 动中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的,如经常性的蹲起,腰部弯曲,幅度超出 承受范围,一时不觉,长年累月就会发作出来;第三种是挫伤,大多 是在完成空中动作后落地不当造成的,常见的部位有踝关节、膝关 节扭伤,半月板、跟腱受伤等。为了防止这些部位的伤害,我们在练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动作幅度大,方向变化也多,对关节的活动范围要求较 大,对身体的柔韧性也就要求较高,如果把基本功练扎实了,自然 有一副好腰腿,做起动作就会应用自如。基本功训练还能使肌肉力 量、身体控制能力增强,使身体感觉好,反应灵敏。这样,也就不容 易受伤。然而,练基本功本身也应注意防止受伤,不注意循序渐进, 在腰腿练习中肌肉、韧带拉伤是很容易发生的。在作压、搬、撕、劈 腿时要量力而行,逐渐增加幅度,使肌肉、韧带的伸缩性逐渐加大, 柔韧性日渐提高。要靠日积月累,不可急于求成。踢腿时不要一下 子过猛,过猛最容易拉伤坐骨结节;在做桩功和裆步练习时,静止性 练习与活动性练习要适当结合搭配好,以免局部负担过重形成劳损 性损伤(非专门化训练一般不必担心)。在下肢疲劳发软时,则少做腾 空跳跃练习,以免扭伤。《注意做准备活动有的同学以为练基本功压腿、踢腿等就是做准备活动了。其 实,武术基本功并不能完全代替准备活动。基本功动作幅度大、要 求严格,有时尽管注意了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没有适当的准备活 动,还是会有受伤可能的。尤其在冬季,最好先做些慢跑和一般性 活动操,使身体暖和起来,机体的惰性基本上消除,各关节、肌肉开 始活跃,再进行各种基本训练更为妥善一些。天热可以缩短一些准 备活动时间,哪怕有几分钟也好。此外,在练功当中也应适当作一些辅助练习,如压腿结束后可 做些独立抱膝或屈膝下蹲动作,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在开始踢 腿之前可先做一些放松的摆腿活动,可以一手扶住把杆或墙,让压 过的腿作由小渐大、由慢到快地向上踢摆,脚面以蹦直为好,尽量送 髓高踢过头,然后再按规格要求做各种踢腿;在做跳跃练习前,最好 先做些助跑性纵跳、单起双落跳,以及适应各种跳跃动作的腾空转 身跳、翻身跳等等。如果有了较充分的准备活动和认真正确的基本功练习,后面进 行套路练习和难度练习就不容易受伤了。

浏览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