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武侠似乎没了 “武”也便成不了 “侠”,现在无论从文学作品中或 影视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武侠无不一是武功高强,侠义过人,特别是新派武侠小 说描写的武侠其武功更是高的出奇,什么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实际上根 本不存在这些功夫。虽然连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 话”。但武侠们的武功高强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深深地印入世人 的心中,世人对武侠文化中“武”的误解已经演变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武术的一种潜意识伤害,一种文化误读与误解。4.1武侠文化中对“武”的误解,增进了武术的神秘化,不利于武术科 学化翻开我国最早描写的武侠武功的《原化记》中的《嘉兴神技》就记载: 唐玄宗开元年间嘉兴一囚犯在选拔杂技人才的比赛中表演绳技,捧一团绳,计 有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仰直如人牵之。 众人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 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这可以说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 最早的轻功和绳技了,但很明显一点也不合力学原理“人随绳手寻,身足离 地” @首先不论这是不是轻功,或什么是轻功?如果说轻功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话,那就不会出现砸到牛顿的那个苹果,牛顿的力学三定律也不能成立。很明 显这种描述是不符合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力学原理的,所以大家在今天的西方影 片中除了魔幻片很少能看到那种动不动就满天飞的场景,但是在我们拍的武侠 影片中满天飞却随处可见。《传奇》中的《聂隐娘》描写聂隐娘与精精儿交锋“是夜明烛,半宵之后, 果后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良久。见一人望空而踣,身 首异处。”死者为精精儿,后空空儿到,空空儿武艺高强“能从空虚而入冥, 善无形而灭影”聂隐娘自知非其敌手,于是让刘昌裔用玉石围住脖颈,她则化 为“蛾螺虫”钻入刘肠子中听动静,是夜刘不安地躺在床上“至三更,瞑目未 熟。果闻项上锵然,声甚厉。隐娘自刘口中跃出,贺曰:’仆射无患矣!此人如❶ 董跃忠.武侠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2.❷ 董跃忠.武侠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2-43. 俊鹘,一博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后视其 玉,果有匕首划处,痕逾数分。”。现在看来这几乎不是在写武侠人物,是写科 幻人物。再后来的新旧派武侠小说中武侠人物武功高的更是出奇,移山蹈海,杀 人于无形。特别要指出的是一直在武侠世界里威力无比的内功和气功,似乎只 要练好这种功夫就能上天入地,刀枪不入,无坚不摧,无人能敌。但事实上到 目前为止武术界、体育界、医学界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正面解释说明武术中的 内功和气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而相反的,在社会上往往会看到一些人物纷 纷开馆收徒,以极其低廉的收费传授着这一门似乎极其高深的学问技能。程大 力在《巫术:必须指明气功本质》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提出“气功的本质是巫 术”。并且他考察了与气功有关的太极拳的宗师泰斗的寿命,并做了一个统计 结果“除吴图南是真正长寿,郑怀贤、陈长兴可称长寿外,其他人都与常人无 异。”❷再比如在武侠小说里或者在一些所谓的大师口时经常念叨的少林寺《易 筋经》是如何如何的厉害,好像研习《易筋经》能练成一种如何了不得的内 功.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前体育史学先驱唐豪就经过系统考证后将《易筋经》 称为“少林体操” ®不可否认武侠文化中的一些“武功”是与现实生活中存在 着很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脱胎于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 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所创造的武侠世界,因为其独特的虚幻性和离奇的故事 性,吸引了无数的大众人群,甚至是一些“白痴学者”,只要你编的故事能自 圆其说就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而这恰恰是这种误解与误读,造成对真正的武术 的一种背叛,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武术是要一日又一日的苦练,一年又一年的研习,甚至于穷一生的时间来不断练习苦修也不一定能达到一种什么境界。现实中的武术无论如何都不会练到像武侠世界里的那些大侠们那样上天 入地、呼风唤雨,而武侠小说或影视的艺术加工使那些不了解武术真相的人们 以为武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那样的,或者说武术里就应该有那些功夫,而这种 对武术的误解,实际上是对武术的最大误解和伤害。同时由于武侠文化中那种 神秘化的趋向,使武术的研究者或学习者很难跳出这个构建了几千年的文化 怪圈,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没一个人能说清什么是“气功”,什么是“内❶ 董跃忠.武侠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8-49.❷ 程大力.巫术:必须指明气功本质,体育文化历史论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154-179.❸ 程大力.巫术:必须指明气功本质,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4: 154-179. 功”,什么是“经络”最主要的原因吧?当前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一体 化、科学化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要在科学化的解释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我 们的武术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科学的积累,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东西, 封建迷信的东西,这本来要求我们当代武术工作者加以辨别真假,还武术一个 科学化的真身。但是在这个武侠传奇愈演愈烈的时代,人们根本无暇辨别哪些 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而只能是期望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也能像那些大侠武功一 样的威力无比,这就是武侠文化中的“武学”所构成的对武术最大的误解和 伤害。武侠文化中对“武”解读是愈神秘愈好,因为那样可以吸引人增强自己的 文化魅力,而科学是愈清楚愈好,科学就是要破除神秘还原真实,同时科学也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武术走向世界最好的、也是最终的手段,如果人们对武 术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武侠文化所创造的那个神秘虚幻的世界当中,那么武术将 很难进步,更不要说科学化了,那么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也只能是一句空话。.2武侠文化中对武功修炼传承方式的误解,不利于武术的普及化武侠世界里宣传的大多是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如吃了一种什么药、得了 一本什么书或受到什么人真传,于是某人便功力大增,然后就所向无敌,天下 第一,或者是在一个什么环境中,顿悟而成为一代名家。如历史上有较完整记载的最早也著名的剑客越女,在汉朝赵晔写的《吴越春秋》中的记载是她从小 “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却酷爱击剑,于是便在生活实践中悟出了一 套独特的越女剑,越王要聘她为军中武师,进京途中和老剑客袁公比试,最后 “女因举杖击之,袁公飞上树,化为白猿” 这些描写在新派武侠小说中是随处 可见,大多主人公自创武功,后而一击成名。同样,《传奇》中的《聂隐娘》在聂隐娘自述其练剑经过是时说:“尼与我 药一粒,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令逐二女(尼姑的另两个 徒弟)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 而归。三年后,能飞,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 其来也。”。练剑前先服药,一年杀猿,二年杀虎豹,三年可以飞而杀鹰隼,这 几乎是飞速的进步,如果武术果真那样好学的话,我想现在中国恐怕大多都成❶ 司红玉.传统武术对武侠小说、武打片的积极影响||.武术科学,2005 : 21-22. 了武林高手了。在武侠世界里的高手很少有勤学苦练而最后成名的,绝大多都是偶遇一 世外高人传以深厚功夫,或在因机缘巧合得一丹药之类的东西,然后功力大增 成为一代高手。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的武艺根本不是像武侠世界里那样容易 练成。著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幼年家贫,无以为生,10岁左右卖身 到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陈德瑚官翰林院待诏,好 观武术。拳师陈长兴常聚同族习武于德瑚前厅。杨拜陈长兴为师习拳,后拳 艺大进。40岁许,返故里,在永年太和堂药号授拳为生。后又赴北京传习拳 艺。
浏览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