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清河县葛顺成的弟子,33岁的顾印珂随父亲在沈阳开 饭馆。因掌打程铁牛事,顾印珂太极好功夫的名声传遍了沈阳城。 顾印珂是将武式太极拳传入东北的第一人。
1938年秋末,顾印珂从清河将葛顺成的内弟霍梦魁请到了沈阳。 霍梦魁农民出身,自幼聪明伶俐,会一手好木匠活,学拳也比别人快, 练拳时二目如电,人送外号“二鬼火”。各公馆的经理及弟子们也有 不少到武馆与霍梦魁进行交流。对霍梦魁也同样执弟子礼。
1944年,因家以闹病,顾印珂意欲回乡,霍梦魁一人难以支撑武 馆和公馆之事,二人便一起回清河老家。1947年,霍梦魁应沈阳众弟 子之邀,再赴沈阳教拳。1948年10月至11月初,霍梦魁携家限暂离 沈阳,回到清河。11月上旬,沈阳解放,霍梦魁很快返回沈阳,继续其 授拳生涯。1950年麦收时节,霍梦魁回清河请太极同门阎志高到沈 阳教拳,“清河三杰下辽东”的武林佳话由此彪炳史册。
“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国民党保定行营南撤,在邢台抓了大量的 民夫。刘玉祥被程潜的部队抓到郑州,后又到西安。此前申文魁已在 西安,刘玉祥因打西安国术馆馆长郑汝平事而有幸结识申文魁,并拜其 为师。师徒二人在西安将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据刘玉祥生前回忆, 当时西安学太极拳的人很多。后来申文魁去了别处,刘玉祥去了兰州, 又到酒泉,为太极拳在西北数省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把武式太极拳传到北京的,当首推任县崔毅士。崔毅士本为杨 澄甫的入室弟子,但幼年曾拜任县刘赢州为师,学三皇炮锤,并向同 门师兄李宝玉学武式太极拳。早年虽有不少太极拳师赴京、津旅游 公干,但很少课徒授艺者。解放后,崔毅士才开始在北京传授武式和 杨式太极拳。解放前的商业巨子、山东人吴聘芝就是崔毅士当时的 弟子。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南和吴文翰在北京接受了崔毅士的进一 步栽培。
解放后,许多拳师既以传统的方式接纳弟子,也以办班等方式进 行普及。从1952年开始,邢台地区和各县不断举行各种武术比赛。 邢台地区和各县也经常组队参加省和国家的各级各类武术比赛。 1961年,武式太极拳名家刘玉祥、陈固安等人相继回到邢台。当年, 邢台地区召开武术研讨会。
1988年,隆尧牛桥乡牛荣辰慕名拜于陈固安门下。由于要照顾 生意,加之路途较远,无法常伴师傅左右,只能隔三差五去学,每次小 住几日。牛荣辰人勤志坚,加之陈固安和其他弟子的尽心传授,进步 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四十八式新架、缠手、推手等技法。同 年底,牛桥乡李增亮、杨建辉、大张庄张露群在牛荣辰介绍下,也拜在 陈固安门下,三人年少气盛,自身条件较好,在陈固安门下进步很快。 张露群后参军到西安,陈固安经常通过书信鼓励其勤学苦练。此后, 乂有魏庄乡赵占奇拜人陈固安门下。随后,柏舍乡韩现峰、宋超拜人 张树彬门下,大张庄张海英拜入孔繁海门下,牛桥乡刘玉杰、李超华、 刘云霄、韩国华等人拜入牛荣辰门下,成为陈固安的再传弟子。由陈 固安传入隆尧的太极拳,以陈固安自创的四十八式新架为主,太极长拳为辅,加之以缠手、推手等实战技法,在隆尧形成了武式太极的另 一个支脉。陈固安去世后,常军、孔繁海、张树彬、楚树正等陈固安的 资深弟子对隆尧的小师弟们不断加以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当中的少 数人学到了一百零八式长架和本门器械。
20世纪70年代,英籍华人黄济复为深入研究武式太极拳,专程到 邢台访问。黄济复原在马来西亚工作,从精武会学到不少中国功夫,也 曾跟上海郝少如的弟子刘积顺学习武式太极拳。后移居英国,组建之 江太极学院,将武式太极拳作为主要课程。因当时邢台尚未开放,他只 能从官方粗略地了解一些武式太极拳的梗概,并未接触到陈固安、王学 政、刘玉祥等太极拳名家。1985年,河北省武术队教练萧长根赴英国传 授中国武术,并介绍黄济复再到邢台,拜丹玉魁为师,学练武式太极拳。 黄济复为学好武式太极拳,一年内三次来邢台学艺。是他首次把武式 太极拳带到了英国。1992年,黄济复以英国武式太极拳协会的名义,约 丹玉魁到英国,在伦敦东区和南区教授武式太极拳。1996年,黄济复因 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美籍华人、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会长王国强,自幼在马来西亚、新 加坡学习太极拳等中国武术。为学习武式太极拳,借来北京学习针 灸的机会,经黄济复的介绍,跟吴文翰学习武式太极拳拳术、器械、打 手及拳理、拳史等。1992年秋,吴文翰带王国强来邢台拜谒李圣端故 居,访问邢台市的武式太极拳名人,并拜陈固安为师。王国强回国后 组建了“美国武式太 极拳研究会”、“王国 强武术学院”、“养生 健身太极中心”,又于 1999年4月10日“国 际太极日”创立了“北美武(郝)派太极拳总 会”,在北美及西欧等 国积极推广武式太极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1年10月,王国强又率弟子20多人,专程来邢台,拜谒陈固安故居,并与邢台武术界部分同仁进行了交流切磋。
陈固安在郑州的弟子、郑州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高连成在当 地办班教徒的同时,1997年6月和1999年9月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 献艺。2001年4月初,高连成的弟子、日本“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一行 八人,在会长前野慈作和副会长铃木的带领下,由高连成引领,专程 来邢台拜谒陈固安故居,并与陈固安的后人及邢台武式太极拳研究 会的同仁进行了拳术交流。
李宝玉
李宝玉(1889~ 1961),字香远,又名景清,邢 台县会宁村人。父亲李德恒以行医为业。李宝 玉自幼喜武,早年拜任县著名镖师刘赢州为师, 习练三皇炮锤。后刘嬴州让其子刘东汉与李宝 玉拜永年杨振远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杨振远 是当时国内著名太极高手,可惜时已年迈。当李 宝玉学完一趟太极拳架之后,杨振远便已经罹病 卧榻,未再起身。其间郝为真曾前往探视。杨振远自知寿命将终,便托付郝为真教授李宝玉太极拳术。杨振远命人 寻找里地。岂知他人之地,价格昂贵,但乂查奄窃较住,只是金钱不 及。李宝玉将家中10余亩田产变卖,帮师操办。
杨振远辞世之后,李宝玉回归故里。因家财耗尽,只好搭一间茅 庐,以打短工度日,青黄不接之时,竟靠乞讨为生。郝月如到会宁目 睹「李宝玉家境的惨状,并知其始终有再访名师之意,便告知李宝 玉,其父郝为真在永年广府家中等待。
其为入室弟子,不仅不收分文,并管其吃、穿、住、用。由于李宝玉具 有良好的天分,加之原来的武功基础,且对郝为真敬重有加,深得郝 为真喜爱,郝为真遂授以太极真谛。李宝玉练功颇为刻苦,每日潜心 研究,日练拳30余趟,其旋化旋发之术最精,有时不见动手即可将人 发出。李宝玉因其功夫纯厚而名噪一时,成为武式太极拳的佼佼者, 被后世誉为“太极圣手”。
1923年,正值军阀混战时期,陕军(靖国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驻 军邢台。胡景翼原名笠僧,身高体健,宛如半截黑塔,行军时一般战 马驮不动他.常骑一匹高大健骡。且自幼酷爱武艺,拜过名师,从军 所到之处,遍访名家,阅历甚丰,武技精湛。他听说李宝玉精通太极 拳,便差人将其找来比武。他看李宝玉长衫布履,举止儒雅,人乂文 弱,便很不以为然地让其进招。李宝玉见对方是一带兵武官,就再三 推辞。胡景翼非比不可,他挥动双拳,疾风骤雨般地向李宝玉打来。 李宝玉以“纭手”与他周旋,沾连走化,并不还手。胡景翼见状不满。 李宝玉看胡景翼执意要自己进招,知道不把他打倒,是无法收场的。 就趁胡景翼纵身而上,挥拳打来之时,闪身柔进一个“进步懒扎衣”, 将胡景翼打出丈余,仰面摔倒在地。从此,二人成了朋友。次年,胡 景翼移军河南,要李宝玉同他前往,李宝玉以老母在堂为由而未从。
李宝玉的第一个弟子是任县北街人董文科。董文科曾先从李增 魁习太极拳。据黄氏弟子李琪佳《董师英杰事略》载:“越年,刘氏(刘 赢州)携吾师往会宁访李香远先生。李府石屋高耸,宅状如城。李迎 刘于门外,见李年少、儒雅,彬彬有礼。至宅坐未久,刘命跪呈帖拜 师。李师逐命演拳一看,后又授以用法。使一中指用内功微按肌肤, 痛入骨髓,吾师神其技,知为隐居高人,遂留居苦练经年,技大进。”由 此不仅可以看出当时董文科拜师时的情景,也可以知道李宝玉的家 境已经与当初拜郝为真为师时大不相同了。
浏览1,6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