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二、(2)关于心血管功能的研究|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1〕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2)



〔2〕阳亚雄等散打运动中的耐力和有氧训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



〔3〕赵光圣等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3)



〔4〕姜玉兴等散手运动员机体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2)



〔5〕关焕园女子柔道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日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点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



〔6〕冯美云等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2)



〔7〕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1996



〔8〕林友标等散打与相近项目运动员氧代谢能力和170值的比较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



〔9〕李激扬等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强度部分生化指标对比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1(4)



心血管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是否能承受大强度的运动是反映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许多学者对徒手格斗类项目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做了有益的研究。



丁华等1〕在对优秀拳击运动员心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优秀拳击运动员安静心率很低4824±906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的发生率显著性增高表明优秀拳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力储备。李建英等2)对拳击运动员的肝血流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拳击运动员肝血流图的收缩波幅和舒张波幅高舒张波时间长心率显著低。它反映了运动员心脏功能代偿以心肌收缩力增强为主。刘燕萍等3〕通过对跆拳道运动员心率()、左心室射血时间()、射血前期(),等容收缩期()、、脉搏传递时间()等指标研究跆拳道运动员的心功能结果显示跆拳道运动员在递增负荷实验中变化及分级标准评定等方面都说明其心功能良好。但赖押4〕通过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大赛前2周进行的心血管机能的研究显示我国运动员在大赛前心血管机能较差提示可能是大赛前运动员训练强度过大营养恢复不佳造成的。



张琳、孔兆伟等5〕对优秀摔跤运动员安静状态下某些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室功能情况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的研究表明摔跤运动员的心脏心肌活动协调能力较高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良好但也显示反映舒张功能的参数峰加速时间、峰减速度的变化和病理性心脏的变化相似提示摔跤运动员心脏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生理性心脏向病理性心脏变化的潜在因素。俞洁等61对摔跤运动员心音进行频谱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员的、2频率谱峰值频率较高运动使心动周期缩短主要表现在收缩期运动后第一音峰值频率下降强度增



[1)丁华等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电图特点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3)



〔2〕李建英等肝血流图对自行车、中长跑、拳击运动员机能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



〔3〕刘燕萍等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与耐力运动员特征的比较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4〕赖静对我国优秀胎拳道运动员心血管机能的评定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张琳等优秀摔跤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3)



〔6〕俞洁等运动对青年学生和摔跤运动员心音频谱的不同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



加第二音的峰值频率下降。表明摔跤运动员的心脏功能良好。



房斌1〕在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安静状态下某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试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循环、心肌收缩力较低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心脏具有良好的做功储备能力。而且微循环指数略低于普通值并有大动脉顺应性较好的特征这可能是散打运动员心血管功能适应长期训练的结果。



运动实践中为了科学合理地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和运动强度的高低许多学者探索了一系列较为敏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比如血乳酸、血睾酮、尿蛋白、尿胆原以及胆红素等等。然而在训练实践中这些指标对于教练员把握运动员即刻的运动强度有一定困难多数教练员是根据运动员的心率来安排和调整运动强度和休息时间的。根据心率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及无氧阈()的关系用心率预测2,用相对应的心率来控制运动训练。如赵光圣等2〕在研究中推算散打比赛中最大心率百分比为96%左右练习时应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间歇至心率达120-140次分以此间歇训练方可提高成绩并建议用比赛心率值监测训练强度用运动员的心率恢复来监测其疲劳程度。李激扬等3〕运用血乳酸()、心率()对拳击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全力击打沙包、模拟实战对练、变换对手的实战训练等4种训练手段的训练强度进行评价并与比赛强度进行比较以期寻找最佳的提高拳击运动员水平的专项训练及辅助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顾军等4〕运用晨脉及其他指标对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大运动量训练进行的医务监督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冯美云等5〕、庞晓洁等6〕以及苏雪梅等7〕在他们的研究中都采用了心率与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柔道、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监



〔1〕房斌散打运动员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初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



〔2〕赵光圣等中国散打队备战第13届亚运会前的生理生化监测手段与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李激扬等优秀拳击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评价中国体育科技2002(12)



〔4〕顾军等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大运动量训练的医务监督湖北体育科技1999(4)



〔5〕冯美云等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2)



〔6〕庞晓洁等新规则实施后摔跤运动员竞赛期间血乳酸、心率指标的研究天津体院学报2001(1)



〔7〕苏雪梅等运用间歇跑提高柔道运动员比赛耐力的研究山东体育科技1999(3)



控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众多的研究显示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心功能良好心力储备充足。安静时心率较低而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时心率往往高达180-210次分。在评定这类项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时心功能状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





浏览4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