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数、时间和重量等是反映运动训练负荷量大小的指标。其中次数是指 运动训练中重复练习动作的次数,如各种冲拳和踢腿的次数等。时间是指一 个统计单位中(一种练习、一次课、一周、一年或其他单位)运动训练的总时间, 如一周训练的总时间、一年中素质训练的总时间、一个阶段运动训练中的总时 间。重量是指运动训练中完成练习的总负荷重量,如负重半蹲80公斤/5次、 70公斤/7次、60公斤/9次,则负重总重量为80公斤x5 + 70公斤x 7 + 60公 斤x9 = 1430公斤。
2. 运动训练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通常用练习的速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以及练习的 难度来衡量。
运动训练中负荷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运 动训练的负荷量以一定的强度为条件,运动负荷的强度又以一定的量为基础, 因此一方变化必会导致另一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散打运动训练中要注意 这两者的相互配合。
(二)渐进式增加专项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
在散打运动训练过程中,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增长和竞技能力与运动 成绩的提高,常常需要相对应地加大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但运动负荷的变化 必须循序渐进,才能获得理想效果。逐渐地加大负荷的量与强度,主要有四种 基本形式,即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图2-4)o
图2-4增加运动训练负荷的四种基本形式(引自田麦久,1999)
1. 直线式增加运动训练负荷
运动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这种方式的负荷强度的动态变化通常不 显著,负荷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动作练习次数和时间的不断增加。所以,这种运 动负荷的增加方法主要适用负荷起点较低的初级散打运动员。
2. 阶梯式增加运动训练负荷
练习并保持一段时间后,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保持一周的时间。若以 日为单位,负荷呈阶梯式上升,若以周为单位,负荷则表现出斜线上升的趋势。 这种增加负荷的方式适用大多数散打运动员。
3. 波浪式增加运动训练负荷
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运动负荷。但是,长时间 保持高强的负荷,机体若得不到休息,常常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因此,这就需 要对负荷的增加进行有机的调控。一般来讲,每次负荷下降可以比前一阶段 的最高负荷稍低,而后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按此规律,始终按波浪式上 升,此时无论连接波峰或波谷,都表现出斜线上升的趋势。这种增加负荷的方 式对各级散打运动员都适合。
4. 琥跃式增加运动训练负荷
运动训练负荷按跳跃式增加,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方式只适用于优秀的散 打运动员。这主要由于一旦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机体各部分的 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容易按固定的模式进行。为了打破这 种定式和平衡,教练员可采用突然增加运动负荷的方法,对运动员的机体给予 强烈刺激,以便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再重新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其主要作用是, 有利于运动员打破机体不同系统之间或旧的固定联系,促使其在新的水准上
重新建立联系,以便使运动员获取突破性地提高承受负荷的能力。
(四) 为散打运动训练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为了在散打运动训练中及时把握不同时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状况,以便 较精确地判断负荷的适宜和恢复程度,从而决定运动训练中应选取的相对应 的策略,就必须为运动训练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选取可靠的指标,在恰当的 时间内用科学的手段客观精确地进行诊断。
(五)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散打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运动负荷与恢复的协同效应,而不 应在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已疲劳时才考虑恢复问题,应在计划运动负荷的同时, 就考虑运动负荷后的恢复问题。与此同时,运动训练离不开负荷,没有负荷就 不可能有训练。同样,训练也离不开恢复,没有恢复,负荷只会导致运动员机 体能量物质的消耗,导致机能的下降。因此,为了提高散打运动训练效果,提 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必须协调好负荷与恢复之间的关系。
第七节适时恢复原则
浏览3,3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