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子术来自日本,但它的学术渊源是我国秦汉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 灵子术的理论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散布着一种能发出能量的“灵子”,它是生命的 原动力。灵子术就是专将流散的“灵子> 积聚和运行的一种功法。其法重在研究呼吸变 化,提髙气体代谢功能,使全身精气下凝丹田,蓄积脐下,自然腹力壮紧,元气弥满, 消化迅速,血液循环调适,从而提髙身体素质,发挥人体机能潜力。故灵子术有防病1
治病、益智、延年的功效。其练功效应分显动与潜动两种。潜动时手上发出的气可使 “百板走动”,并用于发气治病。显动则是身体自发动,功后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坚 持练可以锻炼集中意念和驾驶自己的能力。
(一)灵子术基本功
灵子术的基本功是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在意念控制下的胸腹式呼吸法(又称逆呼 吸)。对身心的要求是意念集中,松静自然;对呼吸的要求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 姿式
分坐、站、卧三式。坐式分跪坐、盘坐、平坐,以平坐式为主。体力较好的可采用 站式,体弱者也可采用卧式。再用意念体察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感有 不适之处,用意念进行调整,尽量使其放松,注意丹田和会阴部的自然。
2. 意念
气宜动,神宜静。摆好姿势的同时,两目半睁,目观鼻,鼻观心,心照丹田。舌自 然舐上腭。总的要领是:“形松意紧”,“气沉丹田”。
3. 呼吸
呼吸方法分基本功阶段和提高阶段:
(1 )基本功呼吸法:鼻吸口呼。吸气时,应当尽it扩胸,小腹自然微内收;呼气 时,小腹凸出,而胸部是虚的,要求边呼吸边把气慢慢往下压,用力的强度要逐渐加 大,同时向脐下推进,使下腹充实饱满,这叫“入力丹田”。但在初学阶段呼气向腹部 的下压入力只能达到上腹。其要领是,呼吸要慢细匀长,鼻息不可出声。初练,以每人 的肺活量为准,吸满则呼,呼尽则吸,量力而行。
(2 )提高功呼吸法:要领同基本功呼吸法。在呼吸匀调的基础上,当呼气不能再 呼时,接着做一个短促的顺腹式吸气,反呼为吸,将原有达到上腹的气,持续引入下 腹,使下腹充实饱满,术语称之为“呼气时的漏气法”;吸气时,先吸至胸满,但自觉 量未吸满时,可保持原来既吸之气,胸腔不缩小,先吐一小口气,然后再将气吸满,使 胸部充分扩张,术语称之为“吸气时的漏气法;。在开始时,先注意呼吸均勻,思想随 呼吸的自然,呼吸等量,待呼吸均勻后,即可采用上述呼吸漏气法。注意丨在行“呼气 时的漏气法”反呼为吸之后,要再把气呼尽,然后再续行下一个吸气。经过反复练习, 就会感到丹田充实有力,腹力益宏而胸益柔缓。
姿势、意念、呼吸三者密不可分。姿势有助于意念集中,调勻呼吸;意念集中,身 体才能松沉,呼吸勻畅;呼吸的柔缓有助于意念集中和身体的放松。
4. 练习安排
每日早晚各练功一次,一般第一个月每次练十二个呼吸(一呼一吸为一个呼吸),练 习基本功呼吸法。第二个月每次练二十四个呼吸,在第一个月的练功基础上,当感到丹 田充实有力就开始提高功呼吸法的练习。第三个月练三十六个呼吸。三个月后再练功, 时间长短不拘,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即可。
5. 灵动效应
灵子术的灵动效应分为潜动与显动两种:潜动时手上发出的气可使百板走动,并用
于发气治疗。显动则是身体向发动,这种显动出现的迟旱取决于各人的禀性静躁刚柔以 及呼吸练习程度的深浅,尤以与意念集中程度有关。一般当丹田气满,气机调畅,身体 便自然地动摇起来,动摇的姿态,因人而异。但也有丝毫不动的,不必去追求动。不 动,同样能达到养生保健效果。
6. 收功按摩
每次练功毕,全身放松,两手相握成“手抱金刚印”(注),静壮调息片刻,心中 默念“手抱金刚印,练成金刚不坏身”,几分钟后,再做些简易的头面按摩,如食、中 两指叉鼻梁,抹眼睑,挟耳根,摩而,拨天柱等。
浏览10,5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