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导师,是培养指导太极拳高手的导师。他们是太极拳 理论家,太极神明髙手,讲出的拳理,身上都能反映出来。太极 拳的基本原理是阴阳、松柔、松沉、开合、虚实、极柔软、极坚 刚……他们身上、手上都能反映出来,并且可以讲解。

八、太极呼唤学者

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练武者武夫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者也。其实,太极拳博大精深之处.恰恰不是拳脚功夫,面是头 脑、心灵髙境界的思维活动。太极拳不是练功练出来的吗?这仅 仅说对了一半。太极功夫是“悟”出来的,也就是头脑、心灵悟出来的功夫。

从习练太极拳者的学历评估,当前大学以上学历的爱好太极 拳的逐渐增加。过去知识界中,不少人不宮欢舞刀弄棒打拳踢腿 的。天天趴办公桌,钴迸科研室出不来,体质下降,很多著名科 学、文化艺术界人士英年早逝,中科院武协有个统计,学术界人 士平均寿命低于五十岁,这个数字是丨京人的。看来知识界人士参 与体育活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经过多年体育健身的宣传,很多 知识界人士投人到各类体育锻炼中来。他们也积极参加太极拳运 动,这是一个好的征兆。

过去家境贫寒的人练武的多,辈辈相传,练武的人没有文化 被人贬之为武夫。在太极拳领域内,京城最负盛名的要数兮称 “杨无敌”的杨露禅大师。相传杨大师只身进京打败各路英雄豪 杰,与清廷武将比武独占鳌头,八旗教练亦都败在他手下,被清 朝器重.官拜清廷八旗营总教练,可见他的太极功夫已达到出神 人化,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可惜杨露禅没有.文化,身后没有留 下只言片句的经验总结、拳理拳法的文章,我们听到的“杨尤 敌”的故事,不过是演义、传说而已。

无独有偶。20世纪京城太极拳艺术大师杨禹廷,拳艺水平 达到巅峰,他是太极功夫“用意不用力”的倡导者,“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高境界太极功夫世纪高手。可惜他文化水平不高,不 能将自已学拳、教学、行功走架的精华以文字留给后人」只是在 20年代写过一个教拳讲义初稿,40年代又修改一次,增加,八 方线和意念。50年代末经过修改,由他的弟子执笔完成《太极 拳动作解说》一书,为学子提供学拳的材料,书中有三十条问 答,详尽解答了拳人学拳中遇到的难题得以解惑。但不是老拳师 亲笔所写,也嫌重点突出不够。老拳师八十三式拳的精华之处着 墨不多,为拳人留下遗憾。另一位太极拳大师汪永泉老前辈,身 后留下一册《杨式太极拳述真》。这册书中讲了太极拳修炼中的

真谛,4惜不是老师所著,不免一些遗漏,不能不说是件难以弥 补的憾事.

一位美籍华人,他是太极拳热心的传播者,来京学习交流拳 艺,在席间他介绍,在美国收学生,不是大学学历者不收。理由 十分明白,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是髙文化人练的拳,否则对 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拳理难以理解。看来中国太极拳亦应呼唤学 者。我们曾在公园练拳者中调查过,有的练拳十几年没有读过一 册有关太极拳的专著,不少拳人没有读过《太极拳论》或拳诀、 俚语,只是人云亦万说几句拳诀而已。这种状况,拳艺水平怎么 可能提高呢?

太极拳人需要有一个“太极拳科学研究所”,所内集中国内 最负盛名的真正懂得太极拳的理论家。研究和发展太极拳学、太 极阴阳学说、规范一套中外太极拳人都能接受的中国太极拳套 路,将阴阳、虚实、松柔、松沉、松圆、松舒、松空以及轻灵,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关节松,节节赏串、皮毛松攻以及揉手发 放艺术,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等等技艺,及一系列阴阳学说都要 规范到体用结合的要求中来。对学练者的体能也应规范。

没有科学研究人员,以科学的方法,准确的理论指导太极拳 运动,提髙太极拳技艺水平就是空谈。太极拳,呼唤更多的学者 参与高品位的松柔动态运行艺术的研究。提倡太极拳精神探求 松,求虚、求空,宣扬传播松柔、阴阳,以还太极拳的本来面 目。

我们太极拳修炼者应在理论修养上有所作为,吸引更多的学 者参加到太极拳运动中来,太极拳呼唤学者!

笔者在《改革太极拳教学》《我的教学计划》《太极拳师》 《太极呼唤学者》等篇中的论述,目的是还太极拳的本来面目, 使后来学者不走弯路,培养知阴阳,明虚实,懂开合的,练拳中 正安舒、技击用意不用力的接班人

当前在太极拳圈子里调查一下便了解到,练拳二二十年,浑 身是力,不明阴阳、虚实,练拳身形歪斜者大有人在。一个人有 几个二-:十年?在电脑、航天火箭的高信息时代,没有也不可能 拿出二三十年,去练一套练来练去也练不明白的拳。要快出人 才,多出人才,“太极十年不出门”,时间嫌多了 封闭式教学四 年,业余十年应该达到懂劲的“大学生”水平。四年、十年这两 个年限,是合适的、科学的也是培养太极拳人才的最好年限。

浏览1,3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